亲,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
正文 第52章 成了
    "赵叔,您说咱们提什么条件合适?"去食品厂的路上,荞麦和赵根生一起商量。

    "价格得说清楚,"赵根生掰着指头,"咱们不能亏本。草料钱,再加上人工......"

    到了厂里,李厂长已经在办公室等着。几个技术员围着一张桌子,上面摆着厚厚的本子。

    "来得早啊,"李厂长笑着说,"坐,喝茶。"

    荞麦接过茶,但没喝,而是直接说:"李厂长,咱们先说说价格。"

    李厂长有些意外,没想到这小姑娘这么干脆。他看了看手里的报告:"按市场价,每只四块五。"

    "不行,"赵根生立刻说,"这还不够本钱。"

    "那你们说个价?"

    荞麦拿出一张纸:"您看,这是成本计算。草料三块,人工一块五,再加上防疫药品,一只兔子最少得六块才能保本。我们卖最少卖7块钱一只"

    "7块?"技术员皱眉,"那罐头得卖多少钱?"

    "李厂长,"荞麦说,"其实不贵,一只成年兔子6斤多了,一只兔子可以做十几个罐头‘

    “那倒也是”不过这价格还是有点高,厂长有些犹豫,

    “你们要是不要兔皮,只要兔肉,我们再便宜5毛,5块5一只,保证每只都6斤往上。

    “但是呢,其实我建议你们要兔皮,我是本着大家都好得原则,你们厂可以和纺织厂合作,兔皮”荞麦为了5毛钱也是拼了。

    “具体说”李厂长来了兴趣。

    “你看,”荞麦从包里拿出让张大妮做的,兔皮围巾,手套,小包包,“你看,这是兔皮做的,好看吧,您觉得一个可以卖多少钱?”

    李厂长拿到手里仔细得看了一下,“你接着说”

    “你们可以和纺织厂合作,你们提供材料,他们做,分成;或者你们直接卖给他们;再就是你们可以拿兔皮换他们的布,给自家厂里员工赚点福利。”

    “行,一只6块钱,不过这些样品你要留下,另外你还要给我们再出点主意”李厂长精明的说。

    “其实我懂的不多,但是我觉得你们用兔皮做成大衣的领子,或者是在大衣袖口,应该会很受欢迎。”荞麦点到为止。

    “行,懂了,祝我们合作愉快."

    “先送500只,定金先给你们1000块钱,过段日子罐头打开销路,再追加订单。

    "那得签合同,合同上写明一年内你们厂只能从我们手里收购兔子,"荞麦说,"您看,我写了个合同,您过目......"她从挎包里掏出一张仔细誊抄的纸。

    赵根生看得目瞪口呆:这闺女,什么时候准备的这些?

    "小同志,"李厂长看完合同,"你这思路很清晰啊。这样,你留下来帮我们研究罐头配方怎么样?"

    "那不行,"荞麦笑着拒绝,"我得回村带着大家伙一起养。现在您订单这么大,可不能断了货源。"

    你要是想研究兔子罐头配方,荞麦把郑大年拉到厂长跟前”这是我爹,特别会做兔子,你这方面可以问他。”

    “好的,有需要我们会找你”厂长和郑大年说。

    谈完生意,已经是下午,李厂长让司机送他们回去:"明天就可以开始送货了。"

    回村路上,赵根生还在感叹:"闺女,你真有本事。这生意谈得,比那些生意人都强。"

    荞麦笑了:"赵叔,您放心,这生意肯定能长久。只要咱们把质量管好,以后的路子会越来越宽。"

    到家时,张大妮早就等在门口。听说谈成了,张大妮高兴得直抹眼泪:"我就知道,我们荞麦最有本事。"

    第一批交货的前一天晚上,全村人都睡不着。荞麦挨家挨户去检查兔子。

    "这只太瘦,得留着再养养,"她仔细掂量着,"这只正好,明天送去。"

    赵根生跟在后面记数:"一共是五百只,够斤数?"

    "够了,"荞麦说,"第一批咱们得把最好的送去,让厂里看看咱们的诚意。"

    张大妮在家给荞麦蒸了几个肉包子:"闺女,明天带着路上吃。"

    "娘,您也歇着吧,"荞麦心疼地说,"这都几点了。"

    "哪睡得着,"张大妮笑着说,"这可是大事。"

    

    喜欢穿越70年代独生女下乡后赢麻了请大家收藏:穿越70年代独生女下乡后赢麻了更新速度全网最快。

    天还没亮,村里就热闹起来。大队的五辆牛车都用上了,车厢里铺了厚厚的草,一筐筐的兔子小心往上装,摆的很高,用绳子捆紧。

    "轻点轻点,"荞麦叮嘱,"别碰着兔子。"

    赵根生把自己的水壶递给荞麦:"带着,路上渴了喝。"

    "赵叔,您这......"

    "听话,"赵根生说,"去了厂里,好好谈。这水壶是我当兵时用的,肯定带好运。"

    “好的,让我爹跟我一起去”。

    牛车慢悠悠往县里驶去。荞麦坐在前面,生怕颠着后面的兔子。路过供销社时,她还特意下车打了声招呼。

    "同志,"她笑着说,"以后咱们的兔子有着落了。"

    供销社主任愣了一下:"你们找到买家了?"

    "是啊,"荞麦说,"县食品厂要做罐头。"说完就走,留下主任目瞪口呆。

    到了厂里,技术员已经等着了。他们一只只过秤,检查品质。

    "不错,"技术员夸道,"这批兔子养得好,肉质一定好。"

    李厂长也来了:"你们村有心了,挑的都是最好的。"

    "那是,"荞麦说,"咱们是长期合作。对了,李厂长,我想跟技术员学学,看看罐头怎么做的。"

    "你这丫头,"李厂长笑了,"就是机灵。行,你去看看。等这批罐头出来,第一个尝尝味道。"

    荞麦跟着技术员去车间,认真看他们加工。从宰杀、剥皮到煮制,她都仔细记下来。

    "这肉得煮多久?"

    "调料都放什么?"

    "罐子得高压消毒吗?"

    技术员被她问得哭笑不得:"你这是要偷师啊?"

    "那不能,"荞麦笑着说,"我就是想知道咱们的兔子最后变成啥样了。"

    回村时,把尾款付了,老大一包钱,荞麦带回了一箱样品。李厂长特意给的,说是让村里人都尝尝。荞麦想着不能占便宜,就从包里拿出两盒香烟偷偷塞给他,说:“叔,一点心意”。李厂长领会的点点头。

    "你们看,"她给大家伙分罐头,"咱们的兔子成罐头了!"

    村民们你一口我一口地尝:"这味道真香!"

    "比腊肉都好吃!"

    "以后有销路了,咱们就不愁了!"

    张大妮看着荞麦忙前忙后的样子,悄悄抹眼泪:这孩子,真是让人省心。要是向党在家,看见媳妇这么能干,不知道多高兴。

    晚上,荞麦给郑向党写信:"向党,今天是个好日子。第一批兔子送去了食品厂,他们还让我学习制作罐头......"

    第一批罐头出来后,供销社的人找上门来了。

    "荞麦同志,"主任一改之前的态度,"听说你们和食品厂合作了?"

    荞麦正在记账,头也没抬:"是啊,怎么了?"

    "这个......"主任有些尴尬,"你看能不能匀点货给我们?现在市场上都在问这个罐头。"

    荞麦放下笔,笑着说:"主任,您不是说收不了那么多兔子吗?"

    "这不是形势变了嘛,"主任搓着手,"再说了,你们这罐头确实卖得好。"

    荞麦摇头:"不好意思,我们只有兔子,没有罐头,你直接找他们吧。"

    这时李厂长来村里了,一进门就高兴地说:"好消息!省城的百货大楼来考察,要订一批罐头!"

    "真的?"荞麦眼睛一亮,但马上又担心起来,"可是咱们村的兔子产量......"

    "所以来找你商量,"李厂长说,"得想办法扩大规模。"

    荞麦说“您不用管了,我有办法,保证按时送货”。

    荞麦找到赵根生,让他去找周边几个村子大队长商量,我们帮他们卖兔子,我们按5块钱一只收,让他们保证品质。毕竟供销社最高才收4块5一只,这样我们既帮他们解决销路问题,我们也赚个差价,不能白忙活,不过质量咱们得严把关,赚的差价都归村里,用于建设我们村。

    赵根生动作很快,很快就和周边村子签订合同,当晚就送来800只兔子。跟去帮忙的村里人一只一只的过的秤。

    赵根生和郑大年还有荞麦当晚就把兔子送到县食品厂,别的村的800只和自家村里的500只。

    回来之后,按每家交的兔子的数量分钱,张大妮也分了900块钱呢,其他的家里少的100块钱,多的几百的都有,村民高兴的跟过年一样。村委也高兴呀,因为这次去别的村收兔子也赚了800块钱呢。

    张大妮心疼地说:"你看看你,天天往外跑,都晒黑了。好在赚钱了,给钱你收着"。

    看着张大妮把900块钱都给自己,荞麦很感动,却没要,”娘,你收着吧,放我手里怕丢了”在荞麦的撒娇下,张大妮把钱收了起来。

    晚上写信时,荞麦总是写得很细:"向党,今天又发展了一个村加入养殖。你说咱们是不是也能为国家做贡献?你在前线保家卫国,我在后方搞生产......"

    喜欢穿越70年代独生女下乡后赢麻了请大家收藏:穿越70年代独生女下乡后赢麻了更新速度全网最快。
为您推荐