亲,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
正文 第53章 舅妈家养兔子
    村里的兔子养殖越来越红火,食品厂对兔肉的需求量与日俱增,不少人家靠着养兔子走上了致富路。周边村子养兔子的越来越多。

    这天晚上,荞麦捧着饭碗,看着张大妮的眼神若有所思。

    "娘,你说咱们村靠养兔子的人家才第一茬就挣了不少钱?"

    荞麦放下碗筷,认真地说:"我是想着舅舅家的事。表弟们都长大了,大表弟马上该娶媳妇了。现在虽说舅舅和大表弟都在上班,可娶媳妇可不是小数目。"

    "咱让舅舅家也养兔子吧,咱家的种兔繁殖得快,可以送他们两只。让他们养养试试,他们村离这远,估计还没啥人养。

    张大妮听了儿子的话,眼前一亮:"我看行!咱家养兔子这么久,经验也有了。你这孩子,想得真周到。"

    第二天一大早,张大妮就开始在兔舍里挑选种兔。她仔细看了又看,最后选了两只膘肥体壮的母兔。一只公兔。

    "大宝,你去找个结实点的笼子来,咱们今天去太外婆家。"

    大宝麻利地找来笼子,还特意铺了一层干草。张大妮小心翼翼地把兔子放进去,又叮嘱荞麦拿上几把青草。

    "你舅舅家没养过兔子,家里还不知道有没有草料。"

    一家三口走在乡间小路上,张大妮拎着兔笼,大宝和荞麦跟在后面。太阳还不算毒,路上凉风习习,倒也不觉得累。

    "娘,娘!我回来了!"还没到院门口,张大妮就扯着嗓子喊起来。

    到了舅舅家,王桂华正在院子里搓洗衣服。看见女儿领着一家人来,赶紧擦干手迎出来:"这大热天的,你们怎么......"

    话没说完,就看见张大妮手里提着的兔笼,几只白兔正竖着耳朵东张西望。

    "给你们送种兔来了,"张大妮笑着说,"现在养兔子可赚钱了,咱们村好多人靠这个发家呢。"

    马秀兰听见动静从厨房出来,手上还沾着面粉。她好奇地凑过来看:"这兔子看着挺肥的。"

    张大妮把兔笼轻轻放下:"这可都是上等的种兔。你看这两只母的,肚子圆润,毛色发亮,都是最能生的。一个月就能下崽,一窝准能下十五六个。"

    "这么多?"马秀兰惊讶地说。

    "可不是,"荞麦接话,"小兔子三个月就能出栏。现在食品厂特别要货,一只能卖六块钱呢。"

    马秀兰在心里算了算:"那一年......"

    "光这两只母兔,一年就能给你们挣几百块。"张大妮说,"主要是成本低,就吃些青草。等你们养熟了,可以去咱村再买几只,慢慢扩大规模。"

    舅舅张来福下班回来,看到院子里多了几只兔子,听完张大妮的解释,也觉得这主意不错。当天晚上,一家人就忙活起来,在后院搭建兔舍。

    荞麦仔细指导表弟们:"兔舍地面一定要垫高,用木板铺着。兔子最怕潮湿,地上要铺稻草,经常更换。通风也很重要......"

    从那天起,舅舅家的生活有了新节奏。每天天不亮,马秀兰就起床去割草。她发现靠近水沟的野草最嫩,兔子特别爱吃。田埂上的艾草可以预防兔子生病,还能驱虫。

    "你看这草,"她和隔壁王婶子说,"不能带露水,兔子吃了会生病。"

    大表弟每天上班前要喂一次兔子,下班回来又要打扫兔舍、换草料。渐渐地,后院的兔子越来越多,叫声此起彼伏。

    三个月眨眼就过去了。第一批小兔子个个膘肥体壮,一称重都超过了6斤。马秀兰送到荞麦家里,刚好今天要送一批货送到食品厂,厂长当场就付了钱。

    "180块钱!"马秀兰拿着钱,手都在发抖,"这可比你舅舅四个月工资还多。"

    当天晚上,一家人高兴地商量着买新种兔的事。大表弟说:"嫂子,你说咱们是不是该扩大规模?后院还能搭两个兔舍。"

    舅舅也赞同:"这买卖确实不错。明天我就去找木匠,把后院都利用起来。"

    "慢慢来,"荞麦提醒道,"可以再买几只种兔,再慢慢扩大。"

    一家人都点头。他们知道,这是个长久的买卖,得稳扎稳打。

    日子越过越好,村里人都说荞麦有本事。张大妮更是逢人就夸:"我这儿媳妇,读过书,心眼活,把个兔子都能做成大买卖。"

    喜欢穿越70年代独生女下乡后赢麻了请大家收藏:穿越70年代独生女下乡后赢麻了更新速度全网最快。

    

    喜欢穿越70年代独生女下乡后赢麻了请大家收藏:穿越70年代独生女下乡后赢麻了更新速度全网最快。
为您推荐