亲,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
正文 古物为引:百年文物的守护者(九十六)
    第1085章 青花鉴伪:玄鉴镜破高仿局

    陈轩刚结束玄山鉴宝联盟的筹备会议,指尖还沾着章程草案上未干的墨渍,搁在桌角的手机便突然急促震动起来,屏幕上跳动的“浙江周明远”五个字,让他原本舒展的眉头微微蹙起。

    周明远是江浙一带小有名气的民间藏家,半年前曾带着一件清代粉彩瓷瓶找陈轩鉴宝,当时两人聊得投缘,也算结下几分交情。此刻这通深夜来电,显然不是寻常寒暄。

    “陈老师!求您救救急!”电话接通的瞬间,周明远带着哭腔的声音便撞进耳里,背景里还能听到隐约的器物碰撞声,像是有人在慌乱中打翻了东西,“我上周在苏州古玩城收了件‘元代青花缠枝莲纹梅瓶’,花了我整整八百万啊!那是我半辈子的积蓄,今早请上海的专家来看,说……说这瓶子可能是高仿!我现在脑子一片空白,您能不能来杭州一趟,帮我再看看?”

    八百万的数额,加上元代青花的稀缺性,陈轩立刻意识到事情的严重性。他起身拿起搭在椅背上的外套,一边快步走向门口,一边沉声安抚:“周先生,您先别慌,也别再动那只梅瓶,保护好现场痕迹。我现在就叫小林备车,咱们约在杭州东站附近的酒店见,路上大概需要三个小时,到了咱们再细谈。”

    挂了电话,陈轩敲开隔壁助理小林的房门。小林刚洗漱完,正对着电脑整理鉴宝案例,见陈轩神色凝重,立刻起身:“轩哥,出什么事了?”

    “周明远收了件疑似高仿的元青花梅瓶,涉及八百万,咱们得连夜赶去杭州。”陈轩简明扼要地说明情况,“你现在联系车队调一辆商务车,再准备好强光手电、玄鉴镜和便携式光谱仪,尤其是玄鉴镜,这次可能要靠它才能看出门道。”

    小林不敢耽搁,立刻拿起手机联系车队,同时快步走向器材室。玄鉴镜是陈轩团队自主研发的鉴宝工具,镜身采用特殊光学玻璃,能穿透器物表面的釉层,清晰显示内部的胎土纹理和隐藏刻痕,之前在鉴别几件高仿古瓷时,都立下过“汗马功劳”。

    凌晨一点,商务车驶离京城,朝着杭州的方向疾驰。车内,陈轩翻看着周明远发来的梅瓶照片——照片里的梅瓶高约三十厘米,瓶身绘着缠枝莲纹,青花发色浓艳,蓝中泛紫,正是元代青花典型的“苏麻离青”特征,瓶底还印着“至正十一年制”的六字款识,乍看之下,与国家博物馆馆藏的那件元青花梅瓶几乎一模一样。

    “轩哥,你看这照片,是不是有点太完美了?”小林凑过来,指着屏幕上的莲纹细节,“元代工匠画青花的时候,讲究‘一笔点画’,线条里会有自然的晕散和飞白,可这瓶子上的莲纹,每一笔都特别规整,连花瓣的弧度都像是用尺子量过的。”

    陈轩点头,指尖在屏幕上轻轻点了点:“你说得对,这也是我担心的地方。真正的元青花,即便是官窑器物,也会带着手工绘制的烟火气,不会这么‘刻意’。不过照片毕竟有局限性,还是得看到实物才能下结论。”

    一路疾驰,凌晨四点半,商务车终于抵达杭州东站附近的酒店。周明远早已在酒店门口等候,身上的西装皱巴巴的,眼底满是红血丝,手里紧紧攥着一个牛皮纸文件夹,看到陈轩下车,他几乎是踉跄着迎上来,声音沙哑:“陈老师,您可算来了!瓶子我没敢放在家里,怕出意外,特意租了酒店的套房存放,咱们现在就上去?”

    陈轩跟着周明远走进电梯,目光扫过他手里的文件夹,问道:“当时购买的凭证、卖家提供的收藏证书,都在里面吗?”

    “都在!都在!”周明远连忙点头,打开文件夹,抽出一沓文件递过来,“卖家说这瓶子是‘海外回流品’,上世纪九十年代从英国的拍卖会上拍下来的,这是当时的拍卖图录复印件,还有国内一家鉴定机构出具的证书。我当时看这些材料都齐全,又觉得青花发色和纹饰都对,就没多想,直接付了钱。”

    陈轩接过文件,在电梯里快速翻阅。拍卖图录复印件上确实印着一件与周明远所收梅瓶相似的器物,落款日期是1992年,鉴定证书则是去年出具的,盖着某地方鉴定机构的公章。但仔细看会发现,证书上的鉴定师签名模糊不清,机构名称也并非国内权威的文物鉴定单位。

    “这证书的权威性存疑。”陈轩将文件还给周明远,“等会儿看实物时,咱们重点看胎土、釉色和款识,尤其是瓶底的‘至正十一年制’款,元青花的款识有固定的书写风格,高仿品很容易在笔画细节上露出破绽。”

    来到酒店套房,客厅的八仙桌上铺着一块深蓝色的绒布,那只青花梅瓶正稳稳地摆在绒布中央。陈轩没有立刻上手,而是先绕着桌子走了一圈,观察梅瓶的整体造型和纹饰布局。

    “周先生,您还记得当时卖家是怎么跟您介绍这瓶子的胎土吗?”陈轩突然开口,目光落在梅瓶的底部。

    小主,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,后面更精彩!

    周明远愣了一下,努力回忆:“他说这瓶子的胎土是‘麻仓土’,您看,瓶底露胎的地方,确实泛着一点点红色,跟我之前查的元青花胎土特征差不多。”

    陈轩蹲下身,从小林手里接过强光手电,将光线聚焦在瓶底的露胎处。手电光下,胎土呈现出浅红色,表面还有细密的孔隙,看起来确实符合麻仓土的特征。但他没有放松警惕,又让小林拿出便携式光谱仪,对着瓶身的釉面进行检测。

    光谱仪的屏幕上,釉面成分的数据缓缓跳动——氧化硅、氧化铝的含量与元代青花釉料基本吻合,甚至连微量的氧化铁含量都控制得恰到好处。小林看着数据,眉头皱得更紧:“轩哥,从成分上看,这釉料仿得也太像了,难道真是元青花?可之前上海专家怎么会说是高仿?”

    周明远的眼神里也燃起一丝希望,紧紧盯着陈轩:“陈老师,是不是……是不是专家看错了?这瓶子要是真的,我就不用倾家荡产了……”

    陈轩没有回答,他起身走到桌前,指尖轻轻拂过梅瓶的缠枝莲纹。元代青花的莲纹,花瓣边缘会有自然的晕染,像是水墨画里的泼墨效果,而这只梅瓶的花瓣边缘却异常清晰,甚至能看到细微的机械打磨痕迹。

    “周先生,您再看这里。”陈轩指着一片莲瓣的根部,“真正的元青花,用的‘苏麻离青’料在烧制时会产生‘铁锈斑’,这些斑点是自然形成的,分布没有规律,而这只瓶子上的铁锈斑,大小几乎一致,像是人工点上去的。”

    说着,他让小林拿出玄鉴镜,对准梅瓶的瓶身。玄鉴镜的镜片折射出淡紫色的光,穿透釉层后,瓶身内部的胎土纹理清晰地呈现在镜面上。陈轩缓缓移动镜片,当镜片扫过瓶底时,他的眼神突然一凝。

    “小林,你过来看看。”陈轩示意小林接过玄鉴镜,“聚焦在‘至正十一年制’的款识下方,仔细看。”

    小林凑近镜片,片刻后,他猛地抬头,声音带着难以置信:“轩哥!款识下面有字!好像是……‘2015仿’!”

    周明远听到这话,像是被抽走了所有力气,踉跄着后退一步,撞在身后的椅子上,发出“哐当”一声巨响。他颤抖着伸出手,想要接过玄鉴镜自己看,却因为手抖得太厉害,连镜片都碰不到。

    “2015仿……2015年……”周明远喃喃自语,眼泪终于忍不住掉下来,“我怎么这么傻!八百万啊!我这半辈子的心血,就这么被骗了!”

    陈轩扶住周明远的胳膊,语气沉稳:“周先生,现在不是伤心的时候。既然已经确定是仿品,咱们就得尽快找到卖家,追回损失。您还记得卖家的具体信息吗?姓名、联系方式,还有他在苏州古玩城的店铺地址。”

    周明远抹了把眼泪,从口袋里掏出一张名片:“这是卖家的名片,他叫张海涛,说自己在苏州古玩城有个叫‘聚古斋’的店铺。当时我付了钱,他还让我签了一份‘免责协议’,说一旦交易完成,不退不换,现在想来,他就是早就挖好了坑等着我跳!”

    陈轩接过名片,上面印着“聚古斋 张海涛”的字样,还有一个手机号和店铺地址。他立刻拿出手机,拨通了杭州市文物局的电话——之前因为筹备玄山鉴宝联盟,他与多地文物局都建立了合作关系,此刻正好能借助官方力量追查。

    “王局,我是陈轩。”电话接通后,陈轩简明扼要地说明情况,“现在有一件涉及八百万的高仿元青花梅瓶,卖家张海涛在苏州古玩城经营‘聚古斋’,疑似长期倒卖高仿文物,我已经掌握了仿品证据,麻烦您协调苏州文物局和警方,对张海涛进行调查,防止他转移资产或跑路。”

    杭州市文物局的王局长听完,立刻表示会全力配合:“陈老师,你放心,我现在就联系苏州那边,让他们立刻派人去‘聚古斋’核实情况,同时冻结张海涛的银行账户。你这边要是需要什么协助,随时跟我联系。”

    挂了电话,陈轩又陪着周明远前往附近的派出所报案。民警根据陈轩提供的玄鉴镜检测视频、仿品证据以及张海涛的信息,迅速制作了笔录,并将案件上报给杭州市公安局,请求与苏州警方联合办案。

    上午八点,苏州警方传来消息——张海涛的“聚古斋”已经关门,店内的古玩器物也被清空,但通过监控追踪,发现他昨晚深夜曾前往苏州火车站,购买了前往广州的高铁票,目前已在广州南站被抓获,随身携带的行李箱里,还装着三件未售出的高仿明清瓷器。

    得知消息时,周明远正在酒店房间里踱步,听到张海涛被抓,他激动得声音都在发颤:“陈老师,抓到了!真的抓到了!我的钱……我的钱还能要回来吗?”

    “应该没问题。”陈轩看着手机里苏州警方发来的消息,“警方已经查了张海涛的银行账户,他近期有大额资金流入,初步判断就是你支付的八百万。现在人赃并获,等案件审理结束,资金会依法返还给你。”

    本小章还未完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!
为您推荐