亲,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
正文 济公全传第61回第70回
    济公全传第六十一回

    马静在三皇庙中练完双锏,忽听庙外有人高声叫好。他抬眼望去,只见墙下站着一位慈眉善目的老和尚,面如满月,身披古铜色僧衣,颈挂一百零八颗念珠,正是他的叔父马元章。马静见状大惊失色,慌忙扔下双锏,向外跑去,口中连称:“诸位,我有事失陪了!”众人面面相觑,不知何故。李平见状暗叫不好,低声道:“是马静的叔父来了!”

    原来,马元章云游归来,询问侄媳何氏得知马静被人约去练把式,顿时勃然大怒:“好小子!我马氏一门在这小月屯隐姓埋名多年,无人知晓咱们的绿林背景,他却唯恐别人不知道,在大庭广众之下招摇过市!”他一路寻到三皇庙外,本想唤回马静,又怕当众训斥让侄儿难堪,便故意冷笑出声。马静听到叔父的声音,急忙出庙,在马元章面前叩头请罪。马元章转身回家,一进屋便斥责道:“你怎如此不知自爱?咱们在这住了这么多年,好不容易瞒过众人,你却去练把式惹人注目!”

    马静连忙解释:“叔父有所不知,这都是我拜弟李平所托,为了帮他撑场面。”接着将前因后果细细说了一遍。马元章听罢,语气稍缓:“原来如此,以后切莫再与这些人混在一起。”当晚,叔侄二人对饮,马元章道:“明日我便要继续云游访道。毗卢寺里的高庆、周兰若是缺了日用银钱,你要时常接济。”马静连连答应。

    次日,马元章告辞离去。马静在家侍奉母亲,见母亲病体日益沉重,心中忧虑:今年手头拮据,若母亲有个万一,后事如何料理?何况还要给毗卢寺送钱。思来想去,他决定冒险外出“做买卖”,家中则托付给李平照料。于是,他来到李平的酒铺,只见李平之弟李安卧病在床,咳嗽不止。马静关切道:“二弟的病还没好?”李平叹道:“请了许多大夫都不见效,正犯愁呢。”

    马静不便多问,直奔主题:“今日来找贤弟,是想托付一件事。我打算外出一段时间,母亲病重,妻子无人照应,想请你有空去照看一二。若家中缺零用钱,你先垫付,我回来必还。”李平慨然道:“兄长见外了!咱们兄弟之间谈什么还不还?你何时动身?”马静道:“明日便走。”李平道:“你放心,后天起我每日给老太太送两吊钱零用,若有其他开销,只管让嫂嫂跟我说,三五个月内我还能垫付。”马静感激不已,告辞回家收拾行李,叮嘱妻子何氏:“我走后,李平会来送钱,你只管收下。若有急需,尽管向他开口,我最多两个月便回。邻居若问起,就说我收租去了。”何氏点头应允。

    次日,马静辞别家人离去。过了一日,李平想起马静的托付,便准备了两吊钱,交代伙计照看好酒铺,向马静家走去。离马静家还有一段距离时,他忽见一个妇人从院中走出——正是何氏。只见她身着华服,浓妆艳抹,与往日深居简出的模样大相径庭。李平心中疑惑:“马大哥在家时,家规极严,女眷从不轻易出门。如今大哥刚走,她却这等打扮外出,莫非有什么隐情?我得去问问老太太是怎么回事。”

    正欲上前,身后忽然有人唤道:“李大爷!”李平回头一看,是酒铺的伙计。伙计急道:“铺子里有人找您!”李平无奈,只得返回,原来是东街冥衣铺掌柜杨万年。杨万年一见李平,连忙说:“李大爷,我等您半天了!当初我租房时,您是中保人,字据上写明‘推不许夺’,如今房东要把房子租给别人,硬要我搬出去。要搬也行,他得赔偿我搬家的损失,不然我就跟他打官司!”李平安慰道:“杨大哥别急,你先照常开店,我这就去找房东说理,凡事都要讲个道理。”

    李平立刻去帮杨万年与房东协调此事。好说歹说,总算把事情办妥,此时天色已晚。李平心想:“反正也来不及去马家了,明天再去吧。”一夜无话。

    次日,李平带上几吊钱,叮嘱伙计:“好好照看酒铺,我去马爷家一趟。”走到十字街时,他抬头看见马静家的大门敞开,何氏娘子又浓妆艳抹地朝村东走去。李平急忙快走几步想追上问问,无奈何氏走得太快,眨眼间就没了踪影。李平暗自嘀咕:“我得问问老太太,她这是去哪了?”

    刚到马静家门口,正要敲门,酒铺的小伙计气喘吁吁地追来:“李大爷!不好了!酒铺里有个醉鬼和别的客人打起来了,那人拿酒壶把对方脑袋打破了,生死不明!地方官都来了,您赶紧回去看看吧!”李平无奈,只能返回酒铺。到了一看,果然有两个醉汉因口角动了手,好在有街坊邻居帮忙劝架,折腾了半天总算没闹到官府,但天色又晚了。李平叹了口气:“今天又去不成了,明天再说吧。”

    第三天,李平忙完酒铺的活,已是中午。他带上钱刚走到十字街,又看见何氏出了东村头。李平心中愈发疑惑:“大哥不在家,他媳妇连续三天浓妆艳抹往外跑,肯定有问题!”他转念一想:“万一这妇人见了我,说出些不清不楚的话,我岂不是跳进黄河也洗不清?我和马大哥是过命的交情,绝不能做对不起他的事。再说了,要是她反咬我调戏她,以大哥的脾气,说不定真会信她的话。红粉之言,最易入耳啊!”

    本小章还未完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!

    李平在原地愣了半晌,长叹一声:“可惜马大哥英雄一世,竟摊上这么个妻子。”他决定到东村头守着,看看何氏到底在干什么。这一等就等到了二更天,却始终没见何氏回来。李平只好失望地回了酒铺,从此为避嫌疑,再没去过马静家。

    时光飞逝,转眼两个月过去了。马静此次外出“生意”颇为顺利,正巧遇上罗相的侄儿外放做官,这贪官搜刮了无数民脂民膏,满载而归。马静找准机会,偷了些金珠细软,还买了不少土产,用骡子驮着回到小月屯。

    一进家门,他先去探望母亲,见老太太依旧病恹恹的,心中不免担忧。何氏见丈夫回来,连忙端茶倒水、准备酒菜。马静随口问道:“我走后,李平贤弟送了多少钱来?他来家里几次?”何氏一听,故意抱怨道:“你交的什么朋友!你走后他一次都没来,也没送过钱,我只好当了几两银子应急。以前他在咱家白吃白喝那么多次,真是忘恩负义!”马静听了,心里很不是滋味。

    吃完饭后,马静挑了几样礼物,说:“我去给李平送点东西,看他见了我怎么说。”到了酒铺,他问伙计:“你们掌柜的在吗?”伙计答道:“在后面呢。”马静径直往后走,李平看见他,赶忙迎了出来。

    马静为人豁达,面上依旧带笑:“贤弟,我带了些你爱吃的东西。”李平接过礼物,将他请进屋里。两人坐了半天,李平欲言又止。马静见状,主动开口:“贤弟,生意还好吧?”李平苦笑道:“快关门了。”马静又问:“二弟的病好些了吗?”李平叹了口气:“快不行了。”

    沉默良久,李平终于开口:“马大哥,有句话我本不想说,怕伤了咱兄弟的情分,但不说又实在憋得慌……”马静爽快道:“有什么话你尽管说,别吞吞吐吐的。”于是,李平不慌不忙地将何氏连日来的异常举动说了出来。马静听罢,顿时火冒三丈,怒不可遏。他匆匆告辞回家,一场风波在所难免……

    济公全传第六十二回

    李平见到马静后,欲言又止,心里十分纠结:“这事儿要是不说,恐怕会耽误了兄弟交情;可要是说出口,又实在难以启齿。”马静看出他的为难,便说:“贤弟有什么话但说无妨,不必隐瞒。”于是,李平便将第一天拿两吊钱去马家,撞见何氏浓妆艳抹、身着华服出门往东,自己正要追过去问,却被人叫回酒铺处理急事;第二天、第三天又在村头苦等,却始终未见何氏回来的经过,原原本本地说了一遍。

    马静听完,“哈哈”一笑,说道:“贤弟,不瞒你说,我今天来本打算与你绝交,只是不知还有这等隐情。如今既然知道了,我也不多说了。路遥知马力,日久见人心,你肯将这等事告诉我,足见你我是真知己。”说罢,他起身告辞,回到家中也并未提及此事。

    过了一两天,马静告诉何氏:“我要去龙游县给一家财主看家护院,大概得两个月才能回来,你好好看家。”随后,他带上单刀,辞别母亲,离家而去。出了小月屯,向南走了二里地,来到庆丰屯。这庆丰屯是个小镇,有不少买卖铺户。马静走进路南的万盛客舍,店里的伙计都认识他,纷纷打招呼:“马爷今天怎么有空来这儿?”马静说:“家里来了几个亲友,住不下了,给我找间房吧。”伙计应声,给马静安排了一间上房。

    马静进了屋,要了酒菜,心中却闷闷不乐,正所谓“人得喜事精神爽,闷来愁肠困睡多”。他喝了几壶酒,叫伙计撤去残桌,躺下便睡。睡醒后又吃了些东西,心里暗自盘算:“好个不知廉耻的妇人,既然水性杨花,必定有奸夫。我知道她趁我不在家,定会与那奸夫私会,今晚我就带上钢刀,到村头等候,若撞见那贱婢,定要一刀将她杀死。”

    夜幕降临,马静直奔小月屯村头,一直等到三更过后,却未见一人。他又到自家门口,见双门紧闭,便翻墙入院,在各处偷听,却毫无动静,只好又返回客舍。到了店门口叫醒伙计,回屋倒头便睡。此后白天,他除了喝酒就是睡觉,晚上便带刀到小月屯东村头等候。

    一天夜里,将近二更时分,马静听到东边传来男女欢笑之声,等那人走近,只听有人说:“你赶紧走吧,明天就要请你去,已经请了好几位吉祥婆,都准备好了。”马静一听,原来是在请收生婆,便急忙退到树后躲藏。刚藏好,就见东边来了一个人,脚步飞快,形如闪电。这人约三十多岁,白脸膛,由于天色太暗,看不太真切。马静见这人径直朝自己家走去,到了门口却又犹豫起来,似乎想叫门又不敢叫。那人围着门口来回转了几个圈,嘴里嘟囔着:“哎呀!想叫门,又怕大哥不在家;不叫门,这大黑夜的又无处可去。”

    马静在暗处听着,觉得这声音有些耳熟,等那人走近一看,原来是“乾坤盗鼠”华云龙。马静喊道:“二弟,你从哪儿来?”华云龙赶忙过来行礼,与马静互道离别之情,接着问道:“兄长,深夜为何在此?”马静说:“二弟,我在这里等人,咱们回家再说吧!”二人翻墙进了院子,打开东配房的门。何氏娘子听到动静,连忙起身烹茶伺候。

    本小章还未完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!
为您推荐