卫河东岸,浮丘山高高耸立。山上竹舍如云间居所,隐藏着非凡的人才。这位才子文章惊人,可与汉代的董仲舒、贾谊媲美;声名远扬,胜过三国时的刘桢、曹植。秋天,他漫步在青山环绕的城郭;春日,挥毫写下绝妙诗篇。醉后倚着湛卢宝剑长啸,那气势仿佛能让长风冲破万里洪涛。
这首诗,是明朝嘉靖年间一位才子的作品。这位才子是谁呢?他姓卢名柟,字少梗,又字子赤,是大名府濬县人。卢柟生得风度翩翩,气质不凡,周身透着超凡脱俗的气质。他八岁就能写文章,十岁便通晓诗律,下笔千言,片刻即成,人们都说他是李白转世、曹植再生。他生性好酒,行侠仗义,为人洒脱不羁,有着轻视世俗、傲岸不群的志向,真可谓名满天下,才华冠绝当世。与他交往的,都是朝中有名的公卿大臣。
卢柟出身官宦世家,世代显贵,家中资财雄厚。他平日里的生活排场,堪比王侯。他家住在城外浮丘山下,宅邸宏伟壮丽,高耸入云。家中姬妾众多,个个容貌秀丽、气质出众。他还挑选了几个清秀伶俐的小书童,教他们演奏乐曲,每日以此为乐。家中的童仆更是数不胜数。宅邸后方,他还建造了一座园林,占地两三顷,园中凿池引水,堆叠假山,布局精巧,取名为“啸圃”。
一般来说,花卉喜暖,所以名贵花卉大多产自南方。北方天气严寒,花卉移植至此,大半都会冻死,因此北方的名贵花卉十分稀少。即便有一两株,也大多被达官显贵收入囊中,普通人很难见到。濬县更是如此,比京城还要难寻奇花异草,所以当地官员的园林虽有,但景致都很平常。
偏偏卢柟一心要胜过他人,不惜花费重金,派人四处搜寻名花异草、怪石奇峰,建成这座园林,使其成为全县最美的景致。园内楼台高耸,庭院清幽,假山堆叠如岷峨之山,花卉栽种似阆苑奇葩。水阁与船坞相通,风轩与松寮相连。池塘曲折,层层碧浪如琉璃荡漾;山峦重叠,点点苍苔似翡翠铺就。牡丹亭畔,孔雀双双栖息;芍药栏边,仙鸟对对起舞。蜿蜒的松林间小径,绿荫深处横跨着小桥;曲折的花丛间小路,红艳花朵中耸立着乔木。烟雾笼罩着青山,若隐若现;雨水洗过的山峦,颜色浓艳如染。木兰舟在芙蓉水上轻轻荡漾,秋千架在垂杨影中悠悠摇曳。朱红的栏杆与彩绘的楼阁相互映衬,美景如画。
卢柟每日在园中吟诗赏花、逗鸟观景,悠然自得,即使是做帝王的快乐,也不过如此。凡是有朋友前来拜访,他必定热情挽留,直到客人尽兴大醉才让其离开。倘若遇到志同道合的知己,他更是会将对方留下,一住就是十天半月,舍不得让对方离开。要是有身处患难的人前来投奔,他也会慷慨相助,不让来人空手而归。因此,四面八方慕名而来的人络绎不绝,他家常常是“座上客常满,樽中酒不空” 。
卢柟自恃才高学广,以为考取功名如同拾取草芥般容易,却不料文运不佳,任凭他文章写得锦绣灿烂,偏偏不合考官心意,连续参加多次科举考试,都未能飞黄腾达。他觉得世上没有真正赏识自己的人,于是便断绝了求取功名的念头,不再追求仕途,只与文人墨客、道士高僧交往,谈禅论道,谈论剑术,饮酒作乐,纵情山水,自号“浮丘山人”,还曾写过一首五言古诗抒发自己的志向。
再说濬县知县汪岑,他年少时就连连考中科举,为人极其贪婪,性格猜忌刻薄,又酷爱饮酒,一旦端起酒杯,就能喝到天明。自从到濬县任职,他还没遇到过酒量相当的对手。平日里,他也听说卢柟是个才子,备受世人推崇,交友广泛,又得知县里的园林数卢家最为精美,卢柟的酒量在当地也是首屈一指。出于这三个原因,汪岑有心结识卢柟,与他成为知己,便派人去请卢柟前来相见。
一般来说,别的秀才想要结交知县,都得想尽办法,托人引荐,拜入知县门下,尊称其为老师,每逢节日还要送上礼物,希望以此获得好处。要是知县亲自相请,那简直就像被朝廷征聘一样荣耀,有些人还会把知县的名帖贴在墙上,向亲友炫耀。虽然这是些没气节的人所为,有骨气的人未必如此,但通常情况下,知县相请,很少有人会拒绝。
可卢柟偏偏与众不同,知县一连请了五六次,他都当作耳边风,完全不理会,只推说自己从不踏入官府之门。为什么卢柟会这样呢?他才华冠绝天下,眼中没有常人,天生一副侠义心肠和高傲的品格,把功名利禄看作破草鞋,视荣华富贵如浮云。就算是王侯卿相,若不曾亲自拜访,想要请他见面,他也断然不会主动前往,又怎么会轻易去见一个小小的县官呢?他 truly 是那种连天子都不能让他称臣,诸侯都难以与他为友的超凡之人。
卢柟已经是个奇特古怪的人,而这位知县又是个执着难缠的主儿。一般人请人四五次不来,也就算了,可这位知县偏偏不放弃。见卢柟坚决不肯来,他竟然愿意亲自前往拜访。为了防止扑空,他还先派人拿着帖子去约定时间。
小主,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,后面更精彩!
差人领命后,径直来到卢家,把帖子递给守门人说:“本县老爷有重要的事,派我来告知你家相公,麻烦帮忙引荐一下。”守门人不敢怠慢,立即带着差人来到园中拜见卢柟。差人一进园门,就被眼前的景色吸引。只见园内水光碧绿,山色青翠,竹木茂盛,相互掩映,林中鸟儿鸣叫,如同奏响美妙的音乐。差人从未见过如此美景,仿佛进入了仙境,心中十分欢喜,暗想:“难怪老爷想来游玩,原来有这么好的景致。我也算有些缘分,才能到此观赏,这辈子也算没白活。”于是他四处走动,尽情欣赏。
七拐八绕,穿过几条花径,走过几处亭台,差人来到一个地方。这里四周都是梅花,一眼望去如同白雪覆盖,阵阵清香沁人心脾。中间有一座八角亭子,红瓦青瓦,雕梁画栋,亭子上方悬挂着一块匾额,上面写着“玉照亭”三个大字。亭中坐着三四个宾客,正在赏花饮酒,旁边五六个容貌清秀的仆人,正在演奏乐器,唱歌助兴。
守门人带着差人站在门外,等歌唱完,先把帖子递给卢柟,然后差人上前说道:“老爷让小人多多拜上相公,说既然相公不愿到县衙,老爷就亲自来拜访;但又担心相公外出,见不着面,所以先派小人来约定个日子,以便前来请教。二来听说府上园林景色优美,顺便也想游览一番。”
有时候事情就是这么奇妙,卢柟一开始对知县的邀请置之不理,毫不以为意,如今见知县情愿屈尊来拜访,心里不免有些动摇。他想:“这知县虽然贪婪庸俗,但毕竟是本地父母官,肯放下身段礼贤下士,这点还算可取。要是再坚决拒绝,外人恐怕会说我心胸狭隘,容不得人。”可他又转念一想:“知县不过是个庸俗的官吏,肯定不懂文章。诗律深奥,估计他也一窍不通。说到典籍学问,他又是个年轻晚辈,不过是侥幸考中进士,想必连典籍都没认真读过。至于理学和禅宗,他更是做梦都想不到。除了这些,跟他还有什么可聊的,还是别招惹他了。”但又念及知县来意诚恳,若直接拒绝,似乎有些不近人情。正犹豫间,小童斟上酒来。卢柟触景生情,想到了酒,心想:“要是他会喝酒,倒也能稍减俗气。”
于是他问差人:“你们本官会喝酒吗?”差人回答:“酒就是老爷的命,怎么不会喝!”卢柟又问:“能喝多少?”差人说:“只要端起酒杯,就能整夜喝下去,不喝得大醉不休,也不知道他到底有多大酒量。”卢柟心中一喜:“原来这个庸俗之人还会喝酒,就冲这一点,见他一面吧。”随即让童子取来一张帖子,交给差人说:“你家本官既然想来游玩,趁现在梅花盛开,就定在明天吧。我这里准备好酒菜,恭候他大驾。”
差人得了卢柟的话,和门公一起离开卢家,回到县衙,把帖子交给知县复命。汪知县满心欢喜,正盼着第二天去卢柟家赏梅,没想到晚上有人来报,新按院到任了。他只好连夜动身前往府城,赏梅的计划泡了汤。差人拿着帖子去卢家说明情况,向卢柟致歉。
汪知县到府城迎接按院,陪着按院完成行香仪式,再回到县里时,已经过去好几天。此时梅花凋零,只见玉色花瓣纷纷落在台阶上,琼白的花片环绕着画栏。汪知县因为没能赴梅花之约,心里闷闷不乐,盼着卢柟能再次邀请他。可卢柟本就是勉强答应,见知县爽约,便把这事抛到脑后,哪里还会再主动邀请。
转眼间到了仲春时节,汪知县又惦记起卢柟家的园子,想趁着春日去游玩,便先派差人去传达心意。差人来到卢柟的园中,眼前景色美不胜收:园林里繁花似锦,如同织就的锦绣;堤岸上绿草如茵,仿佛铺上柔软的地毯。黄莺啼鸣,燕子呢喃,蝴蝶飞舞,蜜蜂奔忙,处处充满生机。不一会儿,差人转到桃树林间,只见桃花盛开,宛如万片丹霞、千重红锦,绚烂夺目。
卢柟正和宾客们在花下玩击鼓催花的游戏,大家一边豪饮美酒,一边高声放歌。差人拿着帖子上前说明来意,卢柟酒兴正浓,对差人说:“你回去告诉你们本官,要是有兴致,马上就来,不用另约时间。”宾客们纷纷劝阻:“使不得!我们正玩得尽兴,他要是来了,少不了一堆官场套话,哪里还能尽情玩乐?还是改日吧。”卢柟觉得有理,便说:“那就定在明天。”随后写了个帖子,让差人带给知县回复。
可谁能想到,事情就是这么不凑巧。第二天,汪知县正要出发去游春,夫人却突然出事——她已有五个月身孕,却意外小产,当场晕倒在地,鲜血染红了衣裳。这变故把汪知县吓得六神无主,哪里还有心思去赴宴,只好又派差人向卢柟辞行。夫人的病一直拖到三月下旬才稍有好转。
此时,卢柟园中的牡丹开得正盛,堪称全县第一。牡丹花开,富贵艳丽,令人赞叹。汪知县因为夫人这场病,忙乱了半个多月,心情低落,整日借酒消愁,连政务都懒得处理。后来听说卢家牡丹正艳,他想去观赏,可因为之前两次失约,不好意思再主动约时间,便派差人给卢柟送去三两银子作为书仪,顺便表达自己想看花的心意。卢柟定下了日期,却不肯接受这笔钱,多次退还都推辞不掉,最后只好收下。
本小章还未完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