亲,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
正文 五鼠闹东京 第1到7
    第一回引子

    断云:

    风调雨顺天下安宁,仁宗继位施政宽仁。

    万民欢腾歌颂盛世,四海笙箫奏响太平。

    唱着五袴歌庆丰足,谁知五鼠降入凡尘。

    君臣混淆难辨真假,玉面神猫来辨假真。

    话说北宋真宗皇帝,继承太祖、太宗的一统基业,定都汴梁,将梁、唐、晋、汉、周的弊政全部革新。文臣任用毕士安、寇准,武将任用杨宗宝、高琼、王显,天下太平无事。当时屡屡出现天书,时常降下甘露,于是将景德四年改为大中祥符元年,让天下共同庆贺祥瑞征兆。

    真宗正值壮年,后宫妃嫔众多却尚未立储。一日,他在端明殿对左丞相王旦说:“朕如今已过三十岁,还没有子嗣。爱卿认为该如何是好?”王旦说:“太子是国家的根本,陛下为何不在处理政务之余,每晚在宫中焚香祈祷?”此后真宗每日祈祷,到七月十五也从未懈怠。

    七月十五日是地官下界赦罪的日子,地官见真宗心诚,当夜便返回天庭,将真宗祈祷之事一一上奏玉帝。玉帝闻奏,问两班仙官:“如今宋朝皇帝无嗣,祈求太子掌管天下。谁肯下凡降生?这可是天大的福分!速来报名。”连问三次后,班部中的赤脚大仙呵呵大笑,上前奏道:“臣愿下凡降生。”玉帝随即吩咐金童玉女,送大仙到坤宁宫宸妃李氏腹中投胎。十月期满后,李氏产下太子,太子左手有山河纹,右手有社稷纹,聪慧异常,神采奕奕。真宗大喜,文武百官都上表庆贺,朝廷大赦天下。

    太子取名赵洵,生下三天来啼哭不止,御医用药也无效。真宗忧虑之下出榜招募天下名医,此事惊动了云头的太白金星:“赤脚大仙下凡治理天下,却缺少左辅右弼,难以成就一世慈仁之政。”玉帝准奏,即派文曲星到包家庄托生,派武曲星到杨家庄降生,让他们日后辅佐君主。金星领旨后化作医士下凡,到朝中揭榜。阁门大使将他引入宫中,保驾太监送到太子床前。金星握住太子的手,在他耳边轻声说:“如今辅佐之臣已齐备,你可放心,他日定能成为太平天子。”说罢假装医治,太子立刻停止啼哭。真宗欲赏他官职,金星辞谢出朝,拂袖升空而去,满朝官员无不惊愕赞叹。

    时光飞逝,寒暑交替。真宗登基二十五年后,在元兴元年壬辰八月初七日忽然身体不适,急忙召见丞相吕端托付后事。五更时分,吕端急忙领太子赵洵在灵柩前即位,当时太子年仅十二岁,由皇后刘氏垂帘听政,这一年是癸亥年,改元天圣元年。

    包拯乃文曲星降世,辅佐皇上。他得异人传授,能日判阳间案,夜审阴司鬼,一切天地水府的鬼魅妖魔都逃不过他的洞察。他与武曲星杨文广内外协同,共护太平。即便山林中有小股盗匪聚集,也很快被剿灭,无人敢大肆触犯王法。当时百姓安居乐业,士、农、工、商各安其业,九流三教各得其所,居家者有积蓄,出行者有干粮。路上遗失物品无人拾取,夜晚没有犬吠,内无剩女,外无剩男,正是:

    小儿鼓腹歌颂盛世,老叟抬头感念圣恩。

    第二回郑达教施俊读书

    自从仁宗皇帝登基以来,黄河水清,大海平静,天下一片太平景象。话说淮安府河清县柳塘有一个施家庄,施家祖宗从秦朝躲避战乱时就隐居在此,历经许多朝代,如今这里人口密集,家族兴旺。施家有一个人叫施恩,从小性格刚直,心怀怜悯,遇到恶人不害怕,见到善人不欺负,大家都称他为施长者。他从小就聘了朱氏为妻,人们称她为朱院君。院君虽是女子,却一向贤淑善良。夫妇二人和睦相处,感情深厚。他们年近四十,还没有子女,如今妻子有幸怀孕,倘若能生下一个儿子,那就是上天对他们善心的回报。

    到了临盆的时候,果然生下一个儿子。这孩子长得聪慧可爱,取名施俊。父母对他十分疼爱,视如掌上明珠。时光飞逝,转眼施俊已经五岁了。父亲口授他书信内容,他就能背诵下来。父亲非常高兴,对母亲说:“这孩子才五岁,今天我教他读书,试他的口才,没想到他就能读下来。幸好他长大以后,我这教子的心思也不算白费。看他对答如流,可以请老师来教导他了,我心里也满足了。”第二年,施俊开始跟随经学先生学习,这位先生是前村人,姓郑名达,别号云谷。他早年学问不错,侍奉父母十分孝顺,不敢远离家乡,只在本村教书,靠馆资维持生计。施俊拜入他的门下后,他教授施俊文法,讲解义理,施俊过目不忘,读书的声音昼夜不停。

    郑达先生有一个同窗好友,姓何必贵,人们称他为何员外。他和郑先生从小同学,家里的事以及心腹话,常常一起商议,感情如同亲兄弟,没有彼此之分。他经常到书馆来,看到施俊读书,虽然年纪小,却比许多年长的人还厉害,又见他相貌堂堂,便记在心里。

    有一天,何必贵又来拜访,和郑达先生谈论事情。坐了很久,忽然有学生送来酒,于是留何员外一起喝酒。看到一碗菜是冬笋炒肉,员外笑着对施俊说:“我出个对子让你对,你能对吗?”施俊也笑着回答:“我本来不会对,但可以试试。”员外说:“我不是有意出对子,看到桌上有这道菜,就随口一说。”于是出了上联:“冬笋炒猪肉”。刚说完,施俊就应声对出下联:“春花衬马蹄”。

    本小章还未完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!

    施俊对完,员外大为惊奇,对郑先生说:“这个学生真是聪明,我再试试他!”看到砚池里有一条鲤鱼,指着砚台说:“就以这砚头鲤鱼再随口出个对子,看看他怎么样。”出的上联是:“无聊石鲤,几时得浪归潭隐”,施俊对道:“有幸蛟龙,指日翻身上九霄”。

    施俊写完,递给何员外。员外看了更加惊奇,于是对他以礼相待,十分敬服,对郑先生说:“我看这孩子非同一般,我很喜欢他。而且我没有儿子,只有一个女儿,年纪和他相仿,还没有许配人家。现在我想和这孩子结亲,但没有人做媒人。”郑达说:“既然这样,我一定尽力去做。”有《西江月》为证:相貌堂堂俊伟,生来颖悟超群。读书窗下用心勤,一见人人钦敬。不用三媒六聘,求婚自有佳人。虽然月老定婚盟,还是三生有幸。

    第二天中午,郑先生整理好衣冠,前来拜见施长者。家人进去通报,长者也整理好衣服出来迎接。行礼之后,分宾主坐下。献茶完毕,长者说:“小儿在先生门下,多蒙先生教导,耗费了您的心思,却无法报答。先生传承先圣学问,开创的功业不小啊!”先生说:“哪里值得感谢。孔子说:‘只要是主动给我十条干肉作为见面礼物的,我从没有不教诲的。’况且令郎天资聪慧,领悟能力强,不久之后就会远远超过我,怎么能长久做他的老师呢?我这次来,有一件事想禀告,不知道长者是否允许?”长者说:“我们情谊深厚,有什么事尽管说,有什么妨碍呢!”郑先生说:“我的朋友何员外,和我从小同学,每次到我的书馆,看到令郎人才出众,聪慧过人。他家很富有,却没有儿子,只有一个女儿,年纪和令郎差不多,想和长者结亲,没有人可以托付做媒,所以我不避嫌疑,斗胆来做媒人。如果您不嫌弃,那真是三生有幸。”施长者听了说:“久闻何员外大名,他是富翁,怎么能和我这贫老之人结亲呢?”郑达说:“这确实是他的本意,我怎么敢乱说呢!”长者说:“既然这样,那就等我选个日子备礼去下聘,再商量具体事宜。”郑先生拜别施长者,回到书馆。

    第二天,郑先生见到何员外,说起前一天的事,何必贵夫妇非常高兴。夫妻商量说:“请先生痛饮一天,权当欢叙,过几天再准备酒肴,请几个亲近的人来陪先生喝酒。”正是:水陆俱陈物物休,杯盘罗列味珍馐。殷勤把盏频频劝,月转花移饮不休。

    宾主都很开心,都来劝郑先生喝酒。酒喝得很尽兴,员外说:“今天摆下宴席,固然是为了郑先生,但我们最敬重的是先生,喝酒是其次,只是尽情喝醉,怎么能表达我们的敬意呢?”于是斟满酒,连连劝郑先生,又用大杯再劝。郑先生喝不下,醉了又醒。正是:酒从欢处饮,财向苦中求。当时宾主尽情交流,赌博玩乐,酒席上十分热闹。刚喝到半夜,众人都散去了。郑先生坚持要回书馆,员外哪里肯放,留他住了一夜。第二天早上,员外吩咐厨师安排早膳招待他。郑先生略饮了几杯,坚持不喝,只好从命。早膳完毕,员外送他出门告别。

    先生回到书馆后心想:“长者有三乐:得到英才教育,是第一乐;得到佳婿成全朋友的美意,是第二乐;彼此心意相投,是第三乐。”于是作了一首诗自述:英俊人才出杏坛,默成好事有何难。婚姻事已谐秦晋,师弟情尤迈孔颜。得婿既全朋友托,为媒又称主宾闲。百年美满从今定,尚勉蟾宫把桂扳。

    从定亲之后,先生教导得更加勤奋,弟子学习也更加专注。七年后,施俊的学问大有长进。忽然有一天,有人来报说县里要考童生。郑先生立即叫施俊收拾行装去应试。在县里的考试中,施俊侥幸考中优等;送到府里,府中考试又得了第一名;送到道里,提学觉得他的文章有台阁体的气象,也取了第一名。最终被河清县录取,他去参拜学中的老师,以及拜谢郑先生的教导之恩。各位亲友都来祝贺,施家大摆筵席,痛饮了好几天。之后施俊又辞别父母,前往郑先生的书馆读书。

    却说施长者夫妻看到儿子长大成人,学问也有了成就,非常高兴。老两口商量说:“如今幸好儿子入学,深感郑先生的教诲之力,又承蒙他做媒促成婚姻。现在儿子已经长大,况且我们夫妇年纪也大了,如今应当娶儿媳过门,让他们完成婚配,把家事交给他们,让他经历世事,知道耕种的艰难。”院君说:“我也有这个心思很久了!”第二天,施家设下宴席,让人请郑先生来家喝酒。酒喝到一半,长者举杯相劝道:“小儿承蒙先生教导,感恩不尽,无法报答。今天备下薄酒略表心意。又承蒙您促成婚姻,如今小儿已经长大,而我们老两口年纪也大了,劳烦先生再辛苦一趟,向亲家说一声,想娶他的女儿过门管理家事。希望先生始终成全,让我们能够报答您的恩情。”先生说:“这件事很好办。何员外是我的知心朋友,凡事我来做主,他绝不会违背。”那天大家都喝醉了才分别。

    本小章还未完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!
为您推荐