亲,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
正文 第193章 作战能力
    没错!

    如果能用纸来包裹着进行量化,为何不能同样用纸将弹丸封装起来,然后一起送进枪管呢?

    如此一来,使用时会更加便捷、迅速!

    这小家伙韩成真是聪明!

    这看似简单的事,为何在他提出来前竟无人想到?

    “妙!妙极了!韩成你的主意太好了!”朱元璋连连称赞。

    接着他看向韩成问:“那么,除了这个之外,你还有什么其他建议吗?”

    韩成稍作停顿回答:“除了这个,包裹的纸也需改进,普通纸不行,得用经过油脂浸润过的纸。

    这样可以更好地达到防水和防潮的效果。

    使用时,因有纸包裹,难以直接点燃,需要用牙咬开一个小口,让部分流出。

    这样再点燃就会容易得多。”

    韩成继续补充道。

    果然如此?

    听完韩成的话,朱元璋更加激动了。

    朱元璋内心激动,韩成提出的两个建议已经足够出色,他本以为这只是随意一问,没想到韩成竟然还有更妙的办法。

    这主意看似普通,却极为实用,若非韩成提醒,他们恐怕得摸索许久才能想到。

    很多事表面简单,真正操作起来却并非易事。

    朱标握着笔快速记录,他认为韩成所言皆是珍宝,对大明意义重大。

    韩成站在一旁耐心等待,直到朱标写完才继续说道:“除火铳和火炮外,还可研发更多新式武器。”

    提到后世一种武器时,不仅朱元璋感到意外,朱标也满心欢喜。

    无论是改进旧武器还是提出新点子,韩成的想法都很出色。

    无需反复试验,只需稍加思索,便能明白韩成的方法能让火器威力倍增。

    大幅提升士兵的作战能力。

    试想一下,当一轮射击结束,对面的敌军认为己方士兵需要一段时间来重新装填,准备下一击时,他们便抓住这个时机,发起猛烈冲锋。

    然而,此时己方士兵取出特制的物品,迅速完成再次装填。

    还没等敌军靠近,便在更近的距离上对敌展开新一轮的密集射击。

    一想到无数敌兵应声而倒,临终前满脸惊愕与迷茫的模样,朱标内心便感到无比舒畅。

    从韩成那里获得的东西,已经远远超出他们的想象。

    而现在,韩成竟然又带来了新的发明!

    怎能不让人兴奋异常?

    朱标双眼放光,已准备好详细记录。

    “这究竟是何物?”

    朱元璋虽抑制住内心的激动,但仍忍不住提出疑问。

    “这是一种投掷类火器,通常呈鹅卵状或圆筒形。

    内部中空,填充物质,使用时去掉防护装置,朝敌人投掷,会引发反应。

    利用反应产生的碎片伤害并消灭敌人。”

    “这……这不就是嘛!你非要说成,差点我就没听明白!”

    听完韩成的解释,朱元璋语气中带着几分领悟,同时有些哭笑不得。

    “嗯……你这么讲也行。

    其实可以把视作一个巨型。

    不过这和普通的可不一样。

    首先,它装的比普通多得多。

    其次,它的材质也有别于一般的东西。

    的外壳得用生铁打造。

    这样一来,当后,会产生大量不规则的碎片。

    这些碎片威力巨大……

    分很多种类。

    比如,有些是以为主的。

    这种大致分两类。

    一类是攻击型。

    主要用于强攻时。

    这种在一定范围内,扔出去后能冲向敌阵,不会伤到自己。

    另一类则是范围较大的。

    使用这类时要尽量往远处丢……

    此外,还有只冒浓烟用来迷惑敌人的。

    也有用于短时间照明的……”

    韩成正在给朱元璋父子讲解的相关知识。

    听完他的描述,刚才还称是大的朱元璋立刻改口。

    原来还有这么多用途?

    简直被后来的人折腾得花样百出!

    从韩成的叙述中,朱元璋了解了许多的奇特之处。

    这,实在是一件绝佳的兵器!

    点燃后抛掷出去,范围极广!

    操作起来十分简便。

    简直就是战场上的一大杀招!

    它能很好地填补其他武器的缺陷。

    当下朱元璋便下定决心,一定要制造出这种!

    一旦造出来,必将成为明朝的一大利器!

    当年与张士诚、陈友谅交战,还有对元军作战时,若有此物,至少能让战事提早结束一年!

    “然而,若用铁来制作外壳,未必能将其引爆。”

    朱标快速记录完韩成所说的内容后,提出了自己的疑惑。

    朱元璋听罢,也立刻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。

    先前他只顾着惊叹的威力,短时间内便想出了多种用途。

    一时之间未曾想到其他方面。

    此刻听朱标这么一问,顿时觉得这个问题非常关键。

    小主,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,后面更精彩!

    铁并非容易引爆的材质。

    即便勉强能,威力也会大打折扣。

    韩成答道:“可让匠人深入研究,寻找适合的材料。

    此外,在铸模时特意设计纵横交错的凹槽,或许可行。”

    朱标连忙把这些话记下,他认为韩成所说的话句句是真知灼见。

    “韩成,你懂如何制作吗?”

    朱元璋看着韩成问道。

    韩成回答说:“这我不太会,只是了解一些基本原理和几种的功能,其他就不知道了。”

    朱元璋听后,脸上露出了些许失落。

    “皇上,建议您设立专门的研究机构,专注于火器的发展。

    这项研究涵盖的内容十分广泛,不仅仅是提升的力,还包括不同成分比例对的影响及其实际用途。

    开发多样化的火器,并让它们持续进步,种类更加丰富,威力更加强劲。

    火器才是未来的方向,目前我们对和火器的应用还处于初级阶段,仅是冰山一角。

    可探索和改进的空间还非常广阔。

    我可以肯定地说,只要大明能在火器研发上始终走在前列,

    并且打造一支强大的部队,特别是强大的海军,

    那么整个世界都会屈服于大明的脚下,聆听它的声音。

    最终实现:凡日月所照,江河所至,皆为汉土!

    真理始终在大炮的射程范围之内!”

    凡日月所照,江河所至,皆为汉土!

    真理永远都在大炮的射程之内?!

    朱元璋与朱标心底反复咀嚼着韩成的话语,内心激动不已。

    恨不得用大炮轰击天际。

    “妙极!”

    朱元璋猛然拍打大腿,霍然起身,背手而立,气势非凡!

    “真是好一句‘凡日月所照,江河所至,皆为汉土’!

    ‘真理永远都在大炮的射程之内’这句话,说得太好了!

    我朱元璋本是饥寒交迫的乞丐,如今已坐上龙椅,便该再有所作为!

    让大明更加兴盛!

    超越汉唐,让全世界只听见我大明的声音!”

    朱元璋声调高昂,开国的威严与胸襟一览无遗。

    此刻的朱元璋,仿佛浑身发光。

    朱标望着雄心勃勃的父亲,想起韩成描绘的宏图,也热血沸腾。

    握紧拳头,此事怎可缺了他朱标?

    朱标深信,若真能达成韩成所述之事,他父子定能流芳百世!

    特别是他的父亲,将远超秦始皇、汉武帝,胜过唐太宗!

    这是多少权臣梦寐以求却难以企及的目标。

    所以,他必须好好活着,尽量活得久一点。

    多做事,多见证大明的辉煌!

    审视着大明能行至何方!

    在这过程中,大明逐渐强大,而自己也留下了印记。

    即便可能再次英年早逝,也不至于那么后悔了。

    因为曾经付出过努力!

    偏殿内的氛围陡然高涨。

    韩成见朱元璋父子反应如此,情绪高涨之余,心中暗喜。

    自知晓身在大明且接受这一切后,韩成便一直思索如何有所作为。

    让本就兴盛的大明更早启程,占得先机。

    使其更加辉煌!

    于是,他循序渐进地引导,激发朱元璋等人的雄心,尽量把他们的视野引向海外。

    如今看来,成效显着。

    接下来便是逐步谋划与发展。

    看看多了自己这一股力量,大明究竟能否更进一步!

    三人沉默无言。

    片刻后,朱元璋心情稍定,重新落座。

    看向韩成说道:“火器局我们大明一直存在,不仅六部设有,内廷的兵杖局也有专门生产火器的机构。

    现在,我会把你的这些火器构想传达给兵杖局的人,让他们着手研究,尽快做出成果。”

    原本朱元璋打算让兵杖局及六部中负责火器的部门共同承担此事。

    不过,思索片刻后,朱元璋终究觉得交由兵杖局处理更为妥当。

    毕竟这是内廷机构,距离他更近,便于掌控,保密性也更强。

    尽管火器局隶属于六部,向来负责制造军中所需火器,而且他已废除丞相与中书省,直接统领六部,但在经历了李善长、汪广洋、胡惟庸等人的事之后,面对如此重大之事,朱元璋仍心存疑虑。

    “皇上,仅靠现有的这些人,还是不足,不如招募更多合适的人才,专门负责此事。

    火器学问浩瀚,意义非凡,值得大力投入。

    必须加以重视。”

    韩成话音刚落,朱元璋认真点头,认同其言之有理,他会依计行事。

    可转念一想,又觉忧心忡忡。

    若只需寻找制火器的工匠,倒也不难寻觅。

    然而韩成所指,是要那些能研发新型火器的人才,这类人才一时之间却难以寻得。

    得知朱元璋的困扰后,韩成沉思片刻,笑道:“皇上,有了主意,往后您可以多搜罗些装神弄鬼、迷惑百姓、炼丹炼药的不良方士。

    将他们悉数抓捕,查清罪行后定案。

    接着让这些人参与火器研究工作。”

    这章没有结束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!
为您推荐