亲,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
正文 第411章 恰喀拉人的房屋:“卓”
    两个老猎手踩着滑雪板,深一脚浅一脚的奔向白杜鹃他们的雪橇。

    他们一边跑嘴里一边喊着:“尼堪!尼堪!塔尔罕!”

    (注:尼堪,在恰喀拉人的语言中,是称呼‘孩子’常用的词,其中尼字重读。)

    白杜鹃问陈保柱:“他们在喊什么?”

    陈保柱:“他们在喊孩子,这个孩子叫塔尔罕。”

    白杜鹃的狗子们见到两个陌生老头直冲它们跑过来,全都汪汪地叫起来。

    白杜鹃喝了一声,狗子们这才安静下来,不过还是警惕地盯着两个老头。

    小塔尔罕挣脱陈保柱的怀抱,踉跄着扑向老猎人。

    老猎人紧紧抱住失而复得的孩子,老泪纵横。

    小男孩把头埋在老猎手的怀里哭起来。

    白杜鹃和陈保柱静静地在旁边看着这一幕。

    孩子哭了一会,两个老猎手转向白杜鹃和陈保柱,问了句什么。

    白杜鹃听不懂,只能看向陈保柱。

    陈保柱和他们说着话,时不时还要用手比划着。

    终于,两个老猎手脸上露出笑容,他们用生硬的汉语连声道:“恩人!恩人!”

    陈保柱充当翻译,向白杜鹃介绍两个老猎人。

    叫莫特额的老猎手是男孩的爷爷,恰喀拉语言里,为“打猎能手”、“神射手”的意思。

    另一位老猎手叫苏布格,意为“大风”,他是男孩的大伯父。

    也就是说,这两位老猎手是亲兄弟。

    陈保柱又向两位老猎手介绍了白杜鹃。

    两位老猎手在得知这些拉雪橇的狗子都是白杜鹃驯出来的时候,脸上带着惊讶与敬佩。

    白杜鹃和陈保柱随着两位老猎手,踏入了恰喀拉人的部落。

    恰喀拉人住的房子被称作“卓”,也就是一种地窨子[dì yìn zi]。

    (注:地窨子,是中国北方少数民族如赫哲族、鄂伦春族、鄂温克族等和早期闯关东的汉人一种非常古老的民居形式)

    “地窨子”,“地”指土地,“窨”字本意是地窖、地下室。

    顾名思义,“地窨子”就是一种“半地穴式”的居住房屋,即一部分空间挖掘于地面之下,另一部分建于地面之上。

    它与“地窝子”类似,但通常比后者更坚固、更正式。

    十几座半地穴式的"卓",散布在背风向阳的山坡上。

    屋顶覆盖着厚厚的积雪,几乎与周围环境融为一体。

    低矮的烟囱里飘出袅袅炊烟,空气中弥漫着松木燃烧的清香和淡淡的鱼干味。

    几个身穿厚重兽皮衣的妇女从"卓"中探出头来,好奇地打量着白杜鹃他们。

    几个孩子躲在母亲身后,眼睛圆溜溜地盯着客人。

    白杜鹃注意到这些孩子的眼睛里,没有怯懦,也没有惧怕。

    他们跟外面世界的孩子不同,他们就像是纯天然野生的幼狼。

    眼睛没有被这个复杂的世界污染。

    他们只是单纯而好奇地打量着她。

    大白它们拉着雪橇经过孩子们的面前,孩子们看到大白时发出惊叹。

    尽管白杜鹃听不懂他们的语言,但她能猜到,此刻,这些孩子们一定在夸赞她的萨摩耶。

    大白似乎也知道自己很拉风,尾巴都快晃成螺旋桨了。

    两位老猎人把白杜鹃和陈保柱带到他们的家做客。

    白杜鹃弯腰穿过低矮的木门,立刻被内部的构造吸引。

    屋子中央是一个占了大半空间的"匚"字形火炕,炕洞连接着灶台,烧饭的余热让整个土炕温热舒适。

    墙上挂着渔网、兽皮和各类工具,房梁上垂下来几串风干的鱼条和肉干。

    小塔尔罕的爷爷莫特额热情地招呼白杜鹃他们上火炕。

    屋内虽然陈设简单,但处处显示着猎人家的特征。

    一把磨得发亮的鱼叉靠在门后,

    很快,莫特额家聚集了不少族人。

    他们见到了被拐走的孩子小塔尔罕,也见到了他们的恩人,白杜鹃和陈保柱。

    经过陈保柱的翻译,白杜鹃知道了小塔尔罕是在去年冬天,被来他们部落交易的“商人”拐走的。

    小塔尔罕的母亲在发现孩子失踪后就去追“商人”,结果被冻死在冰封的大酱缸上。

    小塔尔罕的父亲驾着雪橇找回妻子的尸体,将她安葬,后来他也离开了部落,去外面寻找儿子的踪迹,一直也没有回来过,也不知如今他是生是死。

    白杜鹃看着这一家人,感慨万千。

    拐子真的是害死人啊。

    看似只拐走了一个孩子,实则却是毁了这一个家族。

    ……

    女人们端来了丰盛的食物。

    主食是小米粥,里面煮着干肉条。

    主菜是烤生鱼片。

    陈保柱一边吃一边为白杜鹃翻译,“恰喀拉人管这道菜叫塔拉哈。”

    一个妇人取来一条冻硬的鲑鱼,熟练地用刀削下薄片,在火上一燎,鱼皮瞬间焦脆,鱼肉却仍保持生鲜。

    妇人把鱼片递给白杜鹃,示意让她蘸上盐和野辣椒吃。

    白杜鹃把鱼片放入口中,咀嚼几下,只觉鲜嫩无比,鱼片上还带着烟火的香气。

    这章没有结束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!

    喜欢重生六零:退亲后我靠打猎暴富请大家收藏:重生六零:退亲后我靠打猎暴富更新速度全网最快。

    莫特额拿出一个罐子,打开后里面是鱼毛。

    (注:鱼毛,就是鱼松)

    “吃,吃,好东西!” 莫特额用简单汉语配合手势对白杜鹃道,“夏天打的大马哈鱼,烤干,搓碎,放好久。”

    白杜鹃吃了一口鱼毛,心里想着以后她也可以做一点。

    最主要的是做好了装在罐子里能放很久,上山打猎也可以带着调剂下口味。

    谨慎哥胃肠不好,吃些鱼毛配着稀饭就挺下饭。

    他不是让自己带些特产吗,鱼毛就不错。

    白杜鹃小声问陈保柱,“我想学做鱼毛,你说他会教给我吗?”

    “等我找机会问问。” 陈保柱说着递给白杜鹃一把勺子,让她舀汤喝。

    白杜鹃接过勺子后才发现,恰喀拉人的勺子居然是用一种用巨大蚌壳制成的。

    小塔尔罕吃饭时用的碗,是一种较小的贝壳。

    夜幕降临。

    莫特额点起油灯。

    几杯自酿的野果酒下肚,气氛更加热烈。

    莫特额和苏布格唱起了古老的歌曲。

    苍凉的调子仿佛在讲述着先祖与自然相处的故事。

    虽然听不懂歌词,白杜鹃却能感受到其中对山林的敬畏和对生命的礼赞。

    她在恰喀拉人部落里的第一夜,伴着这古老的歌声入眠……

    睡到半夜,白杜鹃越睡越觉得身上沉重,就像有什么压在她的身上。

    她猛地睁开眼睛。

    黑暗中,有人趴在她的被子上,与她四目相对……

    喜欢重生六零:退亲后我靠打猎暴富请大家收藏:重生六零:退亲后我靠打猎暴富更新速度全网最快。
为您推荐