倭岛。
山谷。
作战前夕,宁王早已探明地形,暗中遣五千精兵溯河而上,在峡谷上游十里处筑坝拦水。
兵士们以竹木为骨、土石为芯,连夜赶筑三丈高的临时水坝,又在坝体预留数十个泄洪口,外用茅草掩盖,宛如天然河堤。
战时,宁王令主力将士偃旗息鼓,只留少量斥候巡查,摆出怯战避敌的假象,诱联军深入瓮中。
辰时三刻,上游探子传来信号,联军主力已尽数进入河谷低洼地带。
宁王立于谷口山头,挥下赤旗,上游坝上士卒即刻砍断固定泄洪口的绳索。
刹那间,三丈高的水墙如奔雷般冲下峡谷!
原本平缓的九曲河瞬间暴涨,浊浪裹挟着巨石、断木,嘶吼着扑向联军营地。
河边做饭的倭兵尚未反应,便被巨浪卷走;营帐被冲得支离破碎,甲胄、兵器在洪水中翻滚;骑兵的战马受惊狂嘶,却在激流中站立不稳,连人带马沉入水底。
十八路诸侯阵脚大乱,士兵们争相想要爬上山谷,却因峡谷两侧陡峭,多数人只能在洪水中挣扎,惨叫之声响彻山谷。
这场景与韩信水淹龙居如出一辙。
当年韩信正是借潍水之利,拦坝蓄势后决堤,将龙且二十万楚军冲得七零八落。
明军的水攻更胜一筹:峡谷地形让洪水无处宣泄,水位在半个时辰内暴涨丈余,联军被分割成数块,首尾不能相顾。
宁王待洪水稍缓,即刻下令总攻。
明军将士分为三路:一路沿河谷两岸推进,用长枪刺杀水中挣扎的联军;一路乘船顺流而下,斩杀试图登岸的残兵;还有一路直扑上游坝体,防止联军绕后突围。
谷中联军早已军心涣散,有的士兵为求生机,竟互相残杀争夺浮木;有的将领试图组织抵抗,却被明军的火箭射穿甲胄。
…………
幕府。
“此次召我来,是要一同对付大明军队?”浪人首领细川大内问道。
幕府目前的首脑上衫十三轻轻的摇了摇头,叹息一声道:
“就在三天前,倭岛各方势力组建的十八路诸侯,被阴险的明军借助水势击败了!”
“此次失败是我军与明军作战以来,伤亡最大的一次。而且自明军登岛以来,我方已损失十多万士卒,现在国内的局势本就是地方做大,此番十八路诸侯讨伐明军也是各地方势力拿出了近乎一大半的兵力,结果依旧与明军战力相差悬殊。而现在幕府方面已无力动员大规模对明军的作战。”
“幕府此次召你前来,就是想要了解一下大明目前的内部局势,毕竟你们家族自洪武时期就活跃在大明沿海一带。”
如今倭岛的情况是中央衰弱,地方做大。
而中央幕府的情况,却是三大家族共同主持,其中以上衫家族势力最大,所以上衫十三作为上衫家的家主,在幕府中的地位相当于丞相。
近乎管理着国家上上下下的所有事情。
至于倭岛国王,早就是一个吉祥物被架空了。
细川大内听见国内的局势情况,眉头紧皱。
他可是知道大明此次军队只来了三万多人,可面对数倍的几十万倭岛士卒,还是展现出来了碾压的姿态……
明军在正面战场上这么猛?
这位细川大内的家族,就是在大明洪武一朝就已经活跃在沿海的浪人头子。
而他之所以现在才开始真正意识到明军的战力强大,全是因为他们浪人对待明军的作战,采取的是侵袭模式。
也就是那种打一枪换一个地方的游击战。
因浪人没有固定的据点,唯一的倭岛之前有着神风庇佑,导致明军除了实施海禁外,并没有什么好的措施。
这也使得细川大内几乎没有与明军发生像现在国内这样的大战。
而且因为之前有着神风庇佑的缘故,幕府绝对不像是对外宣称的一样,跟浪人没有关系。
恰恰相反,他们之间存在着利益交换,甚至是上下级关系。
毕竟细川大内的家族,能发展成为让大明都头疼的南洋海盗,若是没有一个国家的纵容,为他们提供了生存空间与军械,根本不可能发展成为这种规模。
而随着倭岛的地方大名势力不断崛起,中央幕府的权力衰弱,使得幕府对待沿海的浪人海盗这股势力,更加依赖。
细川大内想了想说道:
“大明几年前经历了奉天靖难,也是从这场战役中,登基了一位弑杀暴虐的永乐帝,说是打着帮助建文清除朝中奸佞,但真实情况却是此藩王,依靠武力夺权!就像元朝时期,大汉的儿子为了争夺大汉之位,互动刀兵一样。”
“只不过这位燕王当初起兵的时候,无论是兵力还是占据的土地,都远远不如建文,甚至可以说是相差悬殊,结果最后的胜利竟然属于燕王。”
“这位燕王胜利了之后,可以说大明内部已经没有任何一股势力,能够威胁到他。”
说着,细川大内将靖难的相关战况与燕王的生平事迹,简单的说给了上衫十三听。
倭岛远离大明数千公里,又是在海上的一座孤岛。
二者平日里根本没有攻伐的可能,这就导致幕府对于大明的内部情况,还没有大明沿海的那些浪人了解的多。
也是在这种情况下,后来幕府方面甚至发动了一场借道朝鲜,想要夺下大明的举措。
结果损兵二十万签订了投降书。
喜欢大明:我的绝世才学震惊朱棣请大家收藏:()大明:我的绝世才学震惊朱棣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