亲,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
正文 第134章 萧绎:骨肉相残
    公元550年,八月,南梁。

    邵陵王萧纶在郢(yg)州(治所在今湖北省武汉市武昌区)厉兵秣马,筹备各种军需物资,为讨伐侯景做准备。

    西边的湘东王萧绎很紧张。

    郢州离萧绎的大本营荆州非常近,而萧纶是六皇子,威望和号召力不容小觑,如果任由他把势力做大,万一他不去打侯景,而是反过来打我怎么办?

    萧绎之所以有这样的担心,是因为他自己心中有贼,所以看别人都是贼。

    简单来说,萧绎这一年以来没干别的,全部精力都放在了对付至亲骨肉上。

    去年六月,因为河东王萧誉不听他的调遣,萧绎大怒,当即派兵前去讨伐,结果出师不利,两万精兵折损大半,还搭上了世子萧方等的性命。

    对于萧方等的死,萧绎倒没有特别伤心,这主要是因为他跟萧方等的生母,也就是他的原配徐昭佩感情极其不睦。徐昭佩不仅生活不检点,还动不动就化半面妆来嘲笑萧绎瞎了一只眼。碍于这是萧衍安排的政治婚姻,加上萧方等的世子身份,萧绎一直忍着这口气没发作,现在萧衍和萧方等都已经不在了,萧绎就没什么顾忌了,他随便找了个理由逼令徐昭佩自杀,又把尸体送回徐家,连祖坟都没让进。

    处理完家事之后,萧绎再次派兵去湘州讨伐萧誉。

    按说现在外敌侯景还很强大,萧誉和萧绎又是亲叔侄,纵然有些意见不合,也不至于同室操戈自己内部先打起来。无奈萧绎的性格过于阴狠和猜忌,在他眼里所有人都不可信。萧誉今天敢不听我指挥,明天就敢派兵来攻打荆州。更况且萧誉是昭明太子萧统一脉,是有资格竞争皇位的,如果留着他,以后肯定是个麻烦。

    于是萧绎把侯景先放到了一边,不惜代价一定要干掉萧誉。

    这次领兵将领有两个,一个是竟陵太守王僧辩,另一个是信州刺史鲍泉。

    萧绎给的发兵日期相当紧迫,而王僧辩的部队刚从台城那边撤回来没多久,很多将士还在休整,无法在规定时间内集结,于是他私下里跟鲍泉商量怎么办,最后两人达成共识,一起去找萧绎,想推迟一下发兵时间。

    根据约定,王僧辩先发言,鲍泉做补充。没想到王僧辩刚说完,萧绎就炸了,指着王僧辩的鼻子痛斥:“你故意拖延时间,是怕死还是想跟贼人串通?”

    王僧辩在台城被攻破之后,的确跟柳仲礼一起投降了侯景,所以萧绎说他通贼也不是完全没有原因。王僧辩不好辩解,只盼着鲍泉能站出来帮自己说说话。

    没想到鲍泉被萧绎的淫威吓得半死,缩在边上一句话都不敢说。

    萧绎现在容不得任何轻慢和违逆,他骂了几句不解恨,抽出佩剑冲上来就砍。王僧辩左腿结结实实挨了一剑,失血过多当场昏厥。萧绎还是怒气未消,让人把王僧辩扔进荆州大牢。

    眼见老同事下场如此惨烈,鲍泉吓得魂飞魄散,他也不管准没准备好,带领部队即刻开拔。

    其实鲍泉开局打得还算不错,他率领大军沿湘水北下,在石椁寺(今长沙市西北),击败了萧誉的阻击部队,进军橘洲(今长沙市岳麓区橘子洲)。

    橘洲是湘江中间一个狭长的沙洲,南北长十余里,东西宽只有两三百米,跟萧誉的大本营长沙城隔水相望。

    萧誉有点儿慌神,赶紧集中兵力去攻打橘洲,结果冲了几次都没能冲开鲍泉的防线。当时天色已晚,萧誉的部队接连受挫,士气非常低落。鲍泉抓住时机发起反攻,萧誉的部队抵挡不住,被斩杀三千多人,还有一万多人溺水而死。萧誉只好带着残兵败将退保长沙,同时火速派人北上襄阳向三弟岳阳王萧詧(chá)求救。

    萧詧得知二哥正在被萧绎的人围着打,也急眼了。襄阳比较靠北,跟长沙之间远隔千里,如果绕路过去的话太费时间。萧詧决定围魏救赵,带领兵马径直杀奔荆州去端萧绎的老巢。

    这下轮到萧绎紧张了。当初在台城失守的时候,萧绎为了自保,下令在江陵四周修建一圈防御工事,现在东西南三个方向都已经修完,只有北面还没有完工,好巧不巧萧詧这次就是从北边杀过来。而且现在主力部队都被派出去攻打湘州了,荆州城内守军严重不足,能不能顶得住心里真没底。

    萧绎先派人去从道义上谴责萧詧,说我看在你父亲萧统的份上照顾你们哥俩这么久,现在你居然以侄伐叔,太不像话了。你赶紧退兵回家,否则就是大逆不道。

    萧詧说你三番两次去打我二哥,有个做叔叔的样子么?想让我退兵也行,只要你把长沙外面的部队撤回去,我马上就退回襄阳。

    萧绎当然舍不得从长沙撤军,但眼看着萧詧的部队越来越近,而城里又实在找不到一个能打的将领,他实在没有办法,只好派人到监狱去向王僧辩询问对策。

    王僧辩差点儿被砍死,现在伤还没好利索,但他忠诚度还是不错的,了解情况之后立刻给出了应对方案。萧绎大喜,当即把王僧辩从狱中放出来,让他赶紧上岗负责荆州城的防卫工作。

    本小章还未完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!

    萧詧带领部队杀到荆州城外的时候,发现原来防御工事的缺口已经被王僧辩紧急封堵上,硬冲是冲不过去了,于是他排开十三座连营日夜进攻,打算撕开一个口子。

    荆州守军在王僧辩的指挥下随方据守,顶住了多轮攻势,没让萧詧找到破绽。

    本来萧詧这边略占据上风,可惜他的运气很不好,刚打了没几天就赶上连日暴雨,荆州城外平地水深超过四尺,襄阳大军的人马辎重全被泡在水里,运转极其困难。

    眼看着局势变得对襄阳阵营不利,萧詧手下有个叫杜岸的将领思想动摇,带队叛逃到了荆州那边。

    叛徒的破坏力是巨大的,杜岸只是投降了还不算,他为了邀功,自告奋勇带领五百骑兵绕道去奇袭襄阳,企图反过来端了萧詧的大本营。好在留守襄阳的咨议参军蔡大宝警惕性比较高,及时闭城防守,没让杜岸的阴谋得逞。

    萧詧意识到不妙,他现在被挡在荆州城下无法前进,如果后方根据地再出问题,那时候进退失据,部队肯定就崩了。无奈之下,萧詧只好下令连夜从荆州撤军,回保襄阳。

    杜岸见偷袭不成,萧詧的大部队又杀回来了,只好跑到边上的广平郡暂时躲了起来。萧詧当然也没手软,稳定下来之后立刻出兵广平,把杜岸抓起来处死,清理了门户。

    但这么一折腾,襄阳实力受损严重,短时间内无法再对荆州造成威胁。

    萧绎一看王僧辩果然有水平,想到鲍泉带着那么多人出去,竟然搞不定一个小小的长沙城,实在是没用,于是他任命王僧辩为平南将军,同时列举了鲍泉的十条罪状,让王僧辩去前线接手指挥工作,顺便把鲍泉抓起来问罪。

    萧绎列出的这些罪名大都是凑数的,根本原因还是在于鲍泉打不下长沙。其实对王僧辩来说,鲍泉更大的问题是关键时刻出卖朋友。为了避免被人指责公报私仇,王僧辩特意请萧绎派中书舍人罗重欢跟自己一起去,罗重欢负责逮捕鲍泉,他负责接管部队。

    王僧辩接手之后,一改之前不紧不慢的进攻风格,在长沙城外修筑起土山,居高临下日夜不停地向城内发起攻击。

    长沙城的城防压力陡然增加。

    萧誉虽然出身皇族,但自幼就喜好弓马,武力值还不错,加上又能够抚恤士卒,很受部下爱戴,所以长沙之前虽然被围了很长时间,守备依旧很严密。可惜现在王僧辩的攻势太猛,城里的守军每天都在减员,如果没有外援的话,被攻破只是时间问题。

    现在三弟萧詧那边元气大伤,一时半会儿指望不上了,其他势力也不好插手萧家的内斗,萧誉内外交困,几乎陷入了绝境。就在他无计可施之时,突然得到消息,他的六叔邵陵王萧纶已经离开江东到达郢州,距离湘州不太远。

    萧誉跟抓到救命稻草一样,赶紧派人去向萧纶求救。

    这里简单介绍一下萧纶的情况。

    台城被攻破之后,萧纶首先退守到东扬州的会稽郡。东扬州是吴越的核心区域,北起会稽(今浙江省绍兴市附近),南至晋安(今福建省福州市附近),土地丰沃兵精粮足,民众反对侯景的意愿也很强烈,是个非常好的反攻基地。

    可惜东扬州刺史南郡王萧大连啥本事都没有,大敌当前,天天只想着饮酒作乐,军事方面都放手交给了副手司马留异,而这个留异为人凶残狡诈,只想着趁机捞好处,别的什么都不管。侯景派宋子仙等人攻打吴地其它州郡的时候,萧大连和留异一直在边上看热闹,一个援兵都没派。

    随着外围的吴郡、吴兴郡、富阳、钱塘接连失守,战火已经烧到了东扬州的边上。萧纶觉得照这个趋势发展下去东扬州肯定也守不住。

    现在东扬州以及吴越地区的将领都看不惯萧大连的所作所为,心里都向着萧纶,但这也导致萧大连对萧纶产生了疑心,甚至暗地里打算下黑手除掉萧纶。所以现在摆在萧纶面前只有两条路,要么从萧大连手里把东扬州的军政大权抢过来;要么离开东扬州,另找根据地。

    如果萧纶决定夺权,成功率虽然很大,但势必会导致叔侄之间反目成仇,萧纶现在的价值观无法接受这种局面,他最后还是选择了第二条路,带着部下离开东扬州。

    可惜在当时那种局面下,萧纶的选择客观上没有带来任何好处。他离开没多久,宋子仙就打到了会稽城下。萧大连见势不好,直接弃城而逃,而留异不仅没有留下来坚守,反倒主动当了带路党,带着敌军一路追到信安(今浙江省衢州市附近),活捉了萧大连。

    萧纶带着部下一路向西,寻找新的根据地。西边虽然没有吴越地区富庶,但这里是南梁的腹地,在战略纵深方面更有优势。

    萧纶到达九江(今江西省九江市)的时候,江州刺史寻阳王萧大心打算把江州让给他。萧纶不想占侄子的便宜,继续沿着长江西上。

    到达江夏的时候,郢州刺史南平王萧恪听说萧纶过来了,特意领着部下出城迎接。

    小主,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,后面更精彩!
为您推荐