亲,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
正文 第135章 萧纶:忠孝独存
    公元550年,九月,南梁。

    萧纶为了避免跟萧绎发生正面冲突,主动放弃夏口,打算再找一个新的根据地。可惜现在南梁的形式已经糟糕得不能更糟糕,再想找一个像样的地方难度相当大。

    如果说这次浩劫的前期还只是侯景一个人在折腾,现在北边两个虎视眈眈的邻居也已经全面进场来打秋风了。

    东魏和西魏之间的对峙已经持续了十五年,期间五次大战,无数次小战,双方各有胜负,谁也没法吃掉谁,只能这么僵持着。现在南梁内乱,相当于边上突然出现一个巨大的无主金矿,谁能趁机抢到更大的份额,谁就能在实力对比中占据更大的优势,甚至改变历史的格局。

    这一点两边的当权者都看得很清楚。

    高澄当政阶段还比较矜持,基本都是南梁主动把地盘往东魏这边送。比如侯景围困台城的时候,南梁的北徐州刺史萧正表(伪皇帝萧正德的六弟)企图偷袭南兖州支援叛军,但没有成功,他害怕被清算,就带着北徐州投奔了东魏。

    北徐州边上就是原来侯景的根据地南豫州,此时州城寿阳正在被合州刺史鄱阳王萧范的部队围攻。萧范这个人是野心大过实力的反面典型,在台城被围期间,他只派了外围几支部队入援,自己的主力部队则自作聪明北上去攻打寿阳。且不说当时寿阳对孤注一掷的侯景来说已经毫无意义,更没面子的是,当时留守寿阳的只有侯景的部将王显贵和少量守军,而萧范费了很大的力气,愣是没打下来。等到北徐州被东魏占领之后,王显贵情急之下也转投了东魏。萧范不敢跟东魏为敌,只好悻悻地退了回去。

    等侯景占领台城后,东徐州、北青州、青州、北兖州等地因为不想服从侯景,纷纷主动归附东魏,此时东魏领土已经从淮北逐步扩展到淮南。

    眼看着国土被东魏蚕食,萧范不仅没有着急,反倒突发奇想打算向东魏借兵去讨伐侯景。为了表达诚意,他主动退出大本营合州(今安徽省合肥市附近),领兵驻扎在长江边上的濡须(今安徽省无为市)。高澄一看还有这种好事,当即派人接管了合州。

    相比于高澄的被动接收,高洋上位之后就直接多了,他直接派兵出去扫荡,很快就把整个淮河流域纳入囊中,东魏领土向南扩张了七百多里,国界线几乎推到了长江边上。

    眼看着东魏这边赚得盆满钵满,西边的宇文泰坐不住了。东魏的实力本来就比西魏强不少,现在又占领了富庶的淮河流域,自己以后还怎么玩?不行,我也得去搞点儿好处。

    跟西魏接壤的南梁领土大体上可以分成两块,一块是跟关中相邻的巴蜀地区,另一块是跟荆州(西魏)相邻的江汉地区。从地势上看,关中跟巴蜀之间隔着秦岭和大巴山,也就是所谓的“蜀道”,地势极其险峻,用兵难度太大。如果想捞好处的话,从江汉地区入手是比较合理的选择。

    邙山之战结束后,西魏已经好多年没打大仗了,这段时间西魏内部进行了比较大的政治和军事改革,国力恢复得不错,正是开疆拓土的好时候。

    现在缺的只是一个理由,或者说借口。毕竟西魏一向以正统王朝自居,跟南梁之间也没什么深仇大怨,现在平白无故出兵去抢邻居的地盘好像也不是个事儿。

    偏巧就在这个时候,襄阳的岳阳王萧詧主动找上门来了。

    萧詧刚刚进攻江陵失败,他知道以萧绎的性格,肯定不会放过自己。为了自保,他主动派使者赶往关中,请求做西魏的附庸,相当于找个大哥罩着自己。

    萧詧这么做虽说有点儿没面子,但的确也是没有别的办法。实际上,他刚跟西魏联系上,萧绎那边就开始对他下手了。

    当时萧绎的主力部队还在南边围攻湘州,他派去对付萧詧的并非他的嫡系,而是刚从台城回来不久的柳仲礼。

    柳仲礼在台城的表现可以说是一塌糊涂,但他毕竟是河东柳氏的当家人,手里掌握着数万兵马,背后的世族实力不容小觑,属于各方都想拉拢的对象。侯景安排柳仲礼回司州,就是想借他的手平定江汉乃至巴蜀一带,结果柳仲礼回去之后啥也没干,蹲在边上看萧绎跟两个侄子打架。

    其实早在萧詧攻打江陵的时候,萧绎就想让柳仲礼去偷袭襄阳,但当时胜负未分,柳仲礼磨磨蹭蹭不肯出兵。等到萧詧败归襄阳,柳仲礼觉得萧绎那边胜率更高,于是他让部将夏侯强留守司州,自己领着大部队去攻打襄阳。

    顺便说一下,柳仲礼刚出发不久,司州就被东魏给打下来了。

    柳仲礼率军先后占领了安陆(今湖北省安陆市附近,当时算是中间势力)和竟陵(今湖北省钟祥市附近,当时已经投降了西魏),他把家属安置在安陆,亲自率领一万精兵北上,进逼襄阳。

    宇文泰收到萧詧的求救,知道机会来了。这次他没有让那几个老资格领兵,而是启用了第二梯队的主力杨忠。

    这章没有结束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!

    杨忠以前是独孤信的部下,属于西魏内部的荆州派。宇文泰为了削弱独孤信的势力,把很多荆州派将领都收到了自己帐下,其中就包括杨忠。当然杨忠本人也很给力,几次大战表现亮眼,目前已经升任骠骑大将军、开府仪同三司。

    这次宇文泰直接把杨忠提拔为荆州地区军事总司令(都督三荆等十五州诸军事),让他领兵南下救援萧詧。杨忠评估了一下局势,没有直接去襄阳,而是绕路攻占了随郡(今湖北省随州市),接着包围了柳仲礼的大本营安陆。

    柳仲礼得知被西魏偷家,立刻放弃襄阳回援安陆,结果半路中了杨忠的埋伏,全军覆没。安陆和竟陵没了外援,也放弃抵抗开城投降。杨忠乘胜西进至石城郡(今湖北高官寿县),打算一鼓作气拿下江陵。

    萧绎有点儿慌,赶紧低头求和,还主动送过去一个儿子当人质。由于这时宇文泰已经知道了东魏那边高澄遇刺、高洋正在接班的消息,想趁东魏内部动荡的时候再搞一次东征,因此也见好就收,命令杨忠停止进攻。西魏这次出手战果颇丰,不到两个月时间就控制了汉水以东的大片土地。

    淮南和汉东的领土被东西魏瓜分殆尽,长江沿线也没好到哪里去。侯景虽然控制了新皇帝萧纲,但很快就发现国内这帮藩王藩将好像根本不拿萧纲当回事,挟天子根本令不动诸侯。要想扩大地盘,只能派兵出去打。

    负责逆着长江从东向西打的,就是当初从西魏转投侯景的任约,现在担任侯景手下的南道行台。

    正常来说,任约西进遇到的第一个对手应该是驻守濡须的鄱阳王萧范,但等他出兵的时候,萧范已经不在那里了。

    说起来萧范也是命苦,他本来幻想着能重现古代大国出兵护送流亡公子平乱即位的美事,但高澄可不是那么容易被利用的人,他只管接收地盘,压根就没想着帮萧范打仗。可怜萧范一直等到军粮耗尽,也没看见东魏援军的影子。

    萧范终于意识到自己被耍了。他现在处境相当尴尬,留在濡须的话部队没吃的,进攻的话实力不够,退守的话合州又回不去了。就在他进退两难的时候,突然收到侄子寻阳王萧大心的信,邀请他到江州共商大计。

    萧范大喜,立刻带着部队赶到江州,驻扎在湓城。

    萧大心的本意是想跟萧范会师之后,一起西上去支持萧纶,没想到萧范到了湓城之后,又开始各种骚操作。他先是在江州边上以晋熙(今安徽省潜山市)为中心新设了一个晋州,安排自己的世子萧嗣当刺史,把江州的郡县都划了出去,接着又出兵支持江州附近的叛乱,把萧大心派过去的平叛部队给揍了。

    萧大心气坏了,我好心收留你,你居然恩将仇报抢我的地盘跟我对着干?他一气之下派人在湓城外围驻兵设岗,一粒米也不许运给萧范。这场内斗虽说没有萧绎和萧誉的激烈,但结果也相当凄惨,萧范手下数万之众因为没有吃的,愣是饿死大半,萧范本人也因为计谋屡屡受挫,活活气死了。

    趁着萧家内部斗得火热,任约的部队长驱直入,一路杀到晋熙。驻守晋熙的萧嗣还算有骨气,在人数不占优势的情况下死战不退,最后身中流矢而亡。任约领兵继续向西,直抵江州。萧大心的临危表现就不怎么样了,他首战失利之后,跑都不想跑,直接举白旗献出江州投降。

    因此,萧纶离开夏口的时候,正处于东魏(北齐)、西魏、萧绎和侯景四大势力中间的一个非常狭小的空白地带。他本想退守夏口东边的武昌(这里需要注意一下,当时的武昌位于的今天的湖北省鄂州市,而当时的夏口才是今天的武昌),不料刚走到半路,迎面正碰上从江州跑过来的萧范残部。

    这支队伍其实是裴之高的部曲。裴之高跟随萧范进入江州之后,屯扎在南新蔡郡(今湖北省黄冈市黄梅县附近),等到萧范病死、萧大心投降之后,他的队伍就成了孤军。裴之高权衡了当前各个藩王的实力,所以决定西上去投靠实力最强的萧绎。

    既然打算投靠萧绎,当然要准备点儿投名状才好。现在全天下都能看出来萧绎有称帝的想法,而萧纶是他最大的竞争对手,所以裴之高得知前面是萧纶的时候,立刻来了精神。他碍于面子没好意思亲自出手,而是让儿子裴畿带着人冲过去,企图把萧纶控制住。

    萧纶实在想不到裴之高居然敢对自己下手,他反应还算快,一见势头不对,立刻放弃所有物资夺路而逃,一路跑到了武昌涧饮寺(位于今湖北省鄂州市西的樊山深处,现已不存),在和尚法馨的协助下躲到山洞里逃过一劫。

    等从山洞里爬出来的时候,萧纶身边基本已经没啥人了。想到自己一心只想为国平叛,却屡屡被自己人暗算,萧纶心中五味杂陈,说不出是悲痛还是凄凉。好在当时有几个部下驻扎在附近,他们得知萧纶还活着,火速赶了过来。

    本小章还未完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!
为您推荐