教育局长的一天
周四的清晨,阳光透过薄雾洒在安城市教育局的大楼上。刚过八点,林小华就已经站在了办公室的窗前,望着楼下陆续到来的同事们。他今天特意穿了一件深蓝色的西装,胸前的党徽在晨光中闪闪发亮。
“林局长,您来得真早。”办公室主任王明推门进来,手里拿着一叠文件。
林小华转过身,脸上带着温和却坚定的笑容:“今天是个重要的日子,得提前准备妥当。会场布置好了吗?”
“都安排好了,一楼大厅已经按照您的要求布置成了捐赠现场,横幅、捐款箱、登记表都准备齐全。”王明递过文件,“这是今天的活动流程,请您过目。”
林小华接过文件,目光迅速扫过每一行字,眉头时而舒展时而微蹙。“这里,”他指着其中一行,“在机关干部捐款环节后,应该加上临时工的参与说明。我们是一个整体,不分正式工和临时工。”
王明连忙点头记下:“我这就去修改。”
九点整,教育局一楼大厅人头攒动。林小华站在临时搭建的小讲台前,环视着台下百余名机关干部。他的目光沉稳有力,声音洪亮清晰:
“同志们,今天我们聚在这里,是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——让安城的每一个孩子都能在更好的环境中学习成长。‘爱心一日捐’不仅是捐出我们一天的工资,更是捐出我们对教育事业的一份热忱,对孩子们的一份爱心。”
台下响起热烈的掌声。林小华从口袋里掏出一个信封,高高举起:“作为教育局党委书记、局长,我带头捐出500元,希望我们每个人都能尽己所能,为改善安城的教育条件贡献力量!”
他将信封郑重地投入捐款箱,发出“咚”的一声轻响。这声音仿佛一个信号,机关干部们纷纷排起长队,一个接一个地将自己的爱心投入箱中。
财务科的小李一边登记一边小声对同事说:“林局长平时那么节俭,没想到一捐就是500元。”
“你不知道吧,”同事低声回应,“林局在山区当过老师,他最看不得孩子们因为学校条件差而受苦。”
捐款活动持续了近两个小时。当最后一位同事投完捐款,林小华看着财务科统计的数字,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——120名机关干部和临时工共捐款多元。更令人振奋的是,四所市直学校加上安城师范学校、安城师范专科学校、安城农业学校和安城卫生学校的师生累计捐款达到了150万元。
当晚,安城电视台报道了市教育局组织的爱心一日捐活动。市委书记孙志鹏看到新闻后,立即要求市委办向全市各部门和各县区发出号召,扩大捐赠范围。
三天后的中午,市教育局会议室里,财务科的同事们正在紧张地统计着来自全市各界的捐款。林小华站在一旁,手指轻轻敲击着桌面,眼睛紧盯着计算器上不断跳动的数字。
“林局,总数出来了!”财务科长激动地站起来,“全市社会各界总计捐赠资金2890万元!”
会议室里爆发出一阵欢呼。林小华深吸一口气,眼中闪烁着光芒:“立即制定分配方案,平均分配给十个县区,每个县区改造一所学校。我要亲自监督这笔钱的使用情况。”
当天下午一点,烈日当头,林小华的车停在了石城县云雾镇长坝小学门口。他没有通知县教育局和镇中心小学的领导,独自一人走进了正在改造的校园。
工地上机器轰鸣,工人们正忙着砌墙、铺地。林小华挽起袖子,戴上安全帽,径直走向正在施工的教学楼。他的皮鞋踩在碎石上发出咯吱声,但很快被工地的噪音淹没。
“这个墙体的水泥比例是多少?”林小华突然问身边的一位工人。
工人愣了一下,打量着这个穿着考究却戴着安全帽的中年人:“您是哪位?”
“我是市教育局的林小华。”他掏出工作证,“请回答我的问题。”
工人顿时紧张起来:“这个……这个我得问问工头……”
林小华没等工人说完,已经用手指轻轻敲击着新砌的墙面,眉头越皱越紧。他掏出手机拍了几张照片,然后快步走向工地办公室。
二十分钟后,林小华站在工地负责人面前,手机上的照片被放大显示:“王老板,这面墙的水泥明显不足,砂浆比例也不对。这样的工程质量,能经得起时间的考验吗?”
王工额头渗出冷汗:“林局,这个……可能是工人操作不当……”
“我不要听解释!”林小华的声音陡然提高,“市教育局将会在工程完工后到现场查验,要是出现工程质量不达标问题,我们将追究相关责任人责任,并要求在最短的时间内返工,并赔偿一切损失!”
他的眼神锐利如刀,工地办公室里鸦雀无声。王工连连点头:“是是是,我们一定整改,一定保证质量!”
离开长坝小学时,林小华的手机响了。是妻子陈雪儿发来的消息:“今晚饭店特别忙,老刘中暑了,你能来帮忙吗?”
本小章还未完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!
喜欢我们曾经翻过那座山请大家收藏:我们曾经翻过那座山更新速度全网最快。
他看了看手表,回复道:“我还有个地方要去,忙完就过去。”
下午三点,林小华出现在石城县初级中学门口。正值放学时间,校门口车水马龙,电动车、汽车、行人乱成一团,没有看到任何交警维持秩序。林小华站在马路对面,脸色越来越阴沉。
他掏出手机,拨通了石城县常务副县长谢明君的电话:“谢县长,我现在在你们县初级中学门口,这里的交通秩序混乱不堪,如果发生学生安全事故,谁来负责?”
电话那头谢明君显然没料到这通电话:“林局长,您怎么突然……我们马上派人处理!”
“不是马上,是立刻!”林小华的声音不容置疑,“如果后期出现安全事故,市教育局将第一时间汇报市委,对相关责任人追究责任!”
挂断电话后,林小华又在现场观察了二十分钟,直到看见交警赶到开始疏导交通,他才转身离开。
下午五点五十分,林小华的车停在了西城县西江饭店门口。这是一家不大的家常菜馆,门头上“西江饭店”四个字已经有些褪色。他快步走进后厨,迎面碰上满头大汗的妻子陈雪儿。
“你可算来了!”陈雪儿递给他一件厨师服,“老刘中暑回家休息了,老张一个人忙不过来,外面还有五桌客人等着上菜呢!”
林小华二话不说,套上厨师服,洗了手就站到了灶台前。“菜单给我。”他简短地说。
接下来的一个多小时里,林小华仿佛变了一个人。锅铲在他手中翻飞,火候掌握得恰到好处。一道小炒黄牛肉出锅时,香味弥漫整个厨房。
“天哪,林局长,您这手艺……”厨师老张瞪大了眼睛,“比我师傅炒得还香!”
林小华笑了笑,额头上渗出细密的汗珠:“这还不是跟我们家雪儿学的,好在现在基本功还在。”
晚上七点半,最后一桌客人的菜上齐了。林小华靠在厨房的墙上,长舒一口气。陈雪儿拿着毛巾走过来,轻轻为他擦去脸上的汗水。
“累了吧?”她的声音温柔中带着心疼,“我给你炒碗面。”
林小华握住妻子的手:“不着急,你先忙店里的。孩子们呢?”
“小雪带着他们三个已经回家了。”陈雪儿笑着说,“今天幼儿园老师还表扬咱们家云松,说他特别懂事。”
林小华眼中闪过一丝愧疚:“我这个爸爸当得不称职,好久没接送他们上下学了。”
“谁说的?”陈雪儿佯装生气,“上周你不是还抽空参加了三个孩子的家长会吗?孩子们都知道爸爸在忙着让更多小朋友能上好学校。”
不一会儿,一碗香气扑鼻的肉丝炒面放在了林小华面前。他狼吞虎咽地吃起来,仿佛这是世界上最美味的食物。
“慢点吃,别噎着了。”陈雪儿坐在对面,托着下巴看着他。
林小华抬头,对上妻子温柔的目光。他突然放下筷子,从口袋里掏出一张照片:“今天去长坝小学拍的,你看,这就是我们用捐款改造的学校。等完工后,山里200多个孩子就能在明亮的教室里上课了。”
照片上,新建的教学楼框架已经搭好,阳光下闪闪发亮。陈雪儿接过照片:“真好啊……记得咱们第一次约会,你就说想当老师,想让更多孩子有书读。”
“现在我不是老师,却比当老师时管得更宽了。”林小华笑着说。
晚上九点,陈雪儿开着面包车送丈夫回家。夜色中,林小华靠在座椅上,疲惫地闭上眼睛。车窗外,路灯一盏盏闪过,在他脸上投下斑驳的光影。
到家时,三个孩子已经在保姆小雪的照顾下睡着了。林小华轻手轻脚地走进孩子们的房间,为踢开被子的宛月掖好被角,在大宝和二宝的额头上各亲了一下。
回到卧室,陈雪儿已经换上了睡裙。她张开双臂,将疲惫的丈夫搂入怀中。林小华像个孩子一样蜷缩在妻子怀里,闻着她身上淡淡的油烟味和香水混合的气息,渐渐进入梦乡。
窗外,安城的夜空繁星点点。明天,又将是一个忙碌的日子。但此刻,在这个温暖的怀抱里,林小华找到了最安宁的港湾。
喜欢我们曾经翻过那座山请大家收藏:我们曾经翻过那座山更新速度全网最快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