亲,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
正文 第388章:改革军功授爵制
    嬴政静静地听着,他能清晰地感觉到,自己与儿子的治国理念,存在着根本的不同。

    在他这位千古一帝的内心深处,这广袤的大秦帝国,从来就不是天下人的天下。

    所有的疆土,所有的百姓,乃至那些看似显赫的王公贵族,都不过是皇帝一人的私有财产和统治工具罢了!

    那些将士,固然是大秦的将士,但他们更是皇帝用来开疆拓土,扫平一切障碍的利刃。

    战死了,伤残了,那就再换上一批新的!

    即便是伏尸百万,血流成河,只要最终能达成皇帝的战略目的,那都是必要的代价,甚至可以说是那些士卒的荣幸!

    嬴政沉默着,深邃的目光落在跳跃的灯火上,仔细咀嚼着赵凌刚才那番话,并没有立刻出言反驳,也没有动怒,只是陷入了长久的思索。

    赵凌见父亲没有反对,便继续阐述自己的想法:“父皇,吾大秦实行‘全民皆兵,耕战一体’的国策,再加上‘军功授爵’的巨大激励,将士们的战斗积极性和战斗力的确空前强大,这是大秦能横扫六国的基石。”

    说到这里,赵凌微微一顿,话锋一转,“可如今四海之内,已无强大的对手,至少两年之内,朕是不打算再开战。”

    “朕也知道,父皇您当年决意北击匈奴,除了消除边患,其中一部分原因也是因为,六国既平,若不让这台为战争而生的庞大国家机器继续开动下去,它很可能会因为失去目标而内部生锈,甚至崩溃。”

    赵凌点出了当时嬴政的深层忧虑。

    任何事情都有巨大的惯性。

    军功授爵制度就像一架上紧了发条的战车,注定要不断地征战才能维持其运转。

    否则,朝廷不会白养着庞大的军队,军饷开支有限,士兵们失去了通过战争获取爵位和奖赏的上升通道,这种巨大的惯性所带来的失落和矛盾,反而可能从内部摧毁大秦。

    嬴政之前也确实没想到,赵凌能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,以雷霆万钧之势打服了凶悍的匈奴,又巧妙地制衡住了南方的百越。

    如今的大秦,确实进入了一个相对和平的时期。

    赵凌方才也说了,两年之内,他并不打算大规模对外用兵。

    如果没有战争,而军功授爵制度又不进行变革,那么军队长期无所事事,士兵的血性和战斗意志会被慢慢消磨,战斗力必然大幅下降。

    战争结束得太快,连嬴政也没完全想好,和平时期该如何调整这套为战争量身定做的体系。

    赵凌见嬴政眉头紧锁,便笑着进一步解释:“其实,从岭南以及各地边关调回内郡的将士,我们不需要他们再去拼命打仗。朝廷只需要支付给他们足够丰厚,令人羡慕的军饷,提供给他们天下最精良的盔甲武器,并且进行常年不间断的,严格而专业的军事训练,把他们打造成一支支保卫京师,镇守各战略要地的精锐常备军就可以了。”

    “这样做,唯一的缺点可能就是国库的军费开支会比以前庞大很多。”

    赵凌语气轻松,脸上带着一抹笑意,财大气粗的模样,“但现在我们的国库和少府都很充盈,朕也有办法让天下的财富持续增长,让大秦越来越富庶。”

    “只要国家有钱有粮,就完全养得起这些职业化的精锐!而且,一支训练有素,待遇优厚,并且忠诚可靠的常备军,才是国家长治久安最坚实的保障。”

    嬴政面色凝重,他并不觉得光靠发饷和训练就万事大吉了,但赵凌提出的这个方向,听起来确实能解决很多问题。

    前提便是国库必须一直像现在这么有钱,能持续支付高昂的军费。

    赵凌似乎看穿了父亲的疑虑,继续侃侃而谈:“当然,仅仅这样还不够。最核心的,是必须对实行了百年的军功授爵制本身进行改革。”

    “改革军功授爵制?”嬴政猛地抬起头,眼中露出惊疑不定的神色。

    这可是商君变法以来大秦的立国之本,动摇它,牵涉的利益和阻力太大了!

    “父皇不必担忧,并非废除,而是改良和扩充。”赵凌自信地解释道,“如今天下太平,士兵们获取军功的机会大大减少。我们可以增加获得爵位的渠道和方式,让将士们即使不在战场上,也能有上升的途径和盼头。”

    嬴政目光灼灼,立刻追问:“如何增加?”

    这引起了他极大的兴趣。

    赵凌显然早有腹案,流畅地回答:“第一,在传统的战功之外,增设‘戍边功’和‘训练功’!”

    “只要长期戍守边疆而没有过失,或者在日常操练,军事演习中成绩优异,表现突出,都可以根据情况授予相应的爵位或者赏赐。”

    “第二,改变赏赐的方式。不能只赏赐土地和奴仆,可以部分转变为金钱、布帛、粮食,甚至给予其家人免税徭役的特权等更灵活的物质奖励和精神荣誉。”

    “第三,也是最重要的一点,”赵凌沉声道,“建立老兵退伍抚恤制度!对服役达到一定年限,或者立有战功但因伤因病无法继续服役的老兵,朝廷每月发放一定的钱粮作为补贴,妥善安置他们的生活,让他们老有所养,病有所医。”

    “让所有大秦子民都明白,只要为国家流过血汗,朝廷就绝不会忘记他们,绝不会让他们晚年凄惨!”

    嬴政的眉头再次皱紧:“如此一来,军费开支岂不是更高?你难道想彻底废除如今的强制征兵制度?”

    他看了这么久的文书,也猜到了赵凌的一些想法。

    赵凌摇了摇头:“父皇,军费的问题您真的不用担心,儿臣自有生财之道,保证国库充盈。至于征兵制度,也不是完全废除,而是需要进行更人性化的改革。”

    “言!”嬴政言简意赅,但很明显,他想听听赵凌还有什么招。

    赵凌继续阐述他的构想:“我们可以保留普遍的兵役制,这是全民为兵的基础。但每个男子一生中,只需在年轻时服2年兵役即可。并且实行轮番服役制,一批人服役期满回家,另一批人再接着去。”

    “而那些适龄青年在非服役期,则作为预备役登记在册,每年只需要抽出一个月接受集中的训练,保持基本的军事技能。一旦国家发生战争,可以迅速将这些受过训练的后备兵员征召入伍,形成战斗力。”

    赵凌越说越兴奋:“这叫藏兵于民!既保证了国家拥有庞大且经过训练的后备兵源,随时可以动员,又不至于让大量青壮年长期脱离社会生产,不影响耕种、工匠、商贸等各行各业的发展。”

    “这些士兵大部分时间在家里专心务农、做工或者经商,他们创造财富的同时也可以为朝廷提供税收,财政的负担远小于养活一支全员脱产的职业大军。他们自己也能赚到更多的钱,过上更好的日子。而国家需要用兵时,一声令下,就能召集起一支有基础,有组织的队伍!”

    嬴政听完这一长串的阐述,陷入了长时间的沉默,手指无意识地敲击着桌面。

    他深邃的目光仿佛穿透了时空,在脑海中飞快地推演着施行这一切措施之后,大秦帝国可能发生的种种变化。

    大秦现行的制度,男子年满20岁就必须到官府“傅籍”(登记),开始服漫长的徭役和兵役,理论上直到60岁才能“免老”(免除役期)。

    一生中要反复轮流服役,每次战争爆发都可能被征召。在这个普通百姓平均寿命可能只有三四十岁的年代,这简直是从生到死都在服役!

    压榨得实在太狠了!

    不是赵凌想要看到的天下,他想要的是百姓富足,生活安康,活得有尊严,而不是被无情地扔进国家战争机器的齿轮里,被敲骨吸髓,耗尽一生。

    良久,嬴政紧皱的眉头渐渐舒展开来,他隐约明白了赵凌想要构建的那个新世界。

    推演的结论是,如果真能按照赵凌的设想施行,那么大秦即使近几年不对外发动大规模战争,也完全可以平稳地过渡,妥善地安置所有的军民。天下的百姓会因此过得越来越好,负担大大减轻……

    嬴政最终抬起头,脸上露出了罕见而满意的笑容,甚至忍不住轻轻拍了一下案几,赞叹道:“彩!”

    原来,赵凌这小子所做的一切并不是一时间的头脑发热,真的经过深思熟虑,早已为这台杀疯了的大秦战车,规划好了平稳驶入休养生息新阶段的完整路线图!

    有赵凌这样的帝王,或许真的是天下黔首的福气吧。

    【这两章是补前两天差的,通了个宵】
为您推荐