刑天的战舞气势磅礴,如狂风骤雨般猛烈,每一个动作都蕴含着无尽的力量和杀意。而白毛僵尸则灵活地穿梭在战舞之中,以诡异的身法和凌厉的攻击配合着刑天,使得他们的攻势如同一股无法阻挡的洪流。
广成子原本对这场战斗充满信心,他自认为以自己的实力绝对可以轻松战胜对方。然而,当他真正面对刑天和白毛僵尸的联手攻击时,才发现自己的想法是多么的天真。
要知道,犼分化出来的四道魂魄可是僵尸之祖,它们的实力都足以与准圣一战。虽然此时的僵尸尚未完全成长起来,但在与刑天的默契配合下,其威力依然不容小觑。
广成子在这股强大的压力下,逐渐陷入了被动。他的防御被一次次攻破,身上的伤口也越来越多。眼看着形势越来越不利,广成子心中暗叫不好。
按照他一贯的作风,打不过就跑。于是,他毫不犹豫地转身施展遁术,想要逃离这个危险的战场。然而,让他意想不到的是,轩辕竟然在一旁冷眼旁观,丝毫没有出手相助的意思。
轩辕对广成子的行为感到十分厌恶,他觉得广成子身为金仙,却如此不堪一击,实在是有辱金仙的名号。而且,广成子这样临阵脱逃,简直就是丢尽了脸面。
就在刑天准备追击广成子时,他突然发现自己的身体似乎失去了飞遁的能力。同样的情况也发生在白毛僵尸身上,他们只能眼睁睁地看着广成子远去,却无能为力。
最终,刑天和白毛僵尸只能无奈地放弃追赶,心中充满了不甘和懊恼。
刑天转过身去,毫不迟疑地朝着轩辕猛扑过去,他的步伐坚定而迅猛,仿佛一头被激怒的猛兽。然而,就在刑天即将与轩辕短兵相接的一刹那,一个令人意想不到的情况发生了。
突然间,一道奇异的光芒从刑天身后闪现出来,紧接着,一个身影逐渐浮现。这个身影竟然是已经被大卸八块的黎的灵魂!只见黎的灵魂气势汹汹地冲着刑天疾驰而去,速度之快犹如闪电一般。
刑天显然没有预料到这一幕,他被黎的灵魂猛地撞击了一下,身体不由自主地向后退了几步。这一撞似乎对刑天造成了不小的冲击,他的表情变得有些惊愕和迷茫,仿佛受到了极大的委屈。
紧接着,刑天像是失去了所有的力量一般,将手中的盾牌和干戚随手一扔,然后颓然地坐在地上,一副垂头丧气的模样。
轩辕目睹了这一切,心中立刻明白了过来。他知道,这肯定是黎出手了。毕竟,据他所知,在整个洪荒世界中,刑天唯一听从的人就是黎。
轩辕深吸一口气,定了定神,然后缓缓地躬身行礼。他对着黎的灵魂默默祷告道:“九黎部落从今日起,正式并入炎黄部落!黎虽然倒行逆施,但他也有一定的功绩。他发明了铸造兵器的方法,为人族的发展做出了贡献。因此,我决定将他的尸体分为五块,分别归葬于炎黄部落的东南西北中五个地方,而且都选择在炎黄部落最边远的地区。这样,既能让黎的功绩得到铭记,也能让他的过失得到警示。从今往后,凡我人族,都应当记住黎的功绩,传承他的铸造兵器之法,并敕封他为兵主。同时,也要记住黎的过失,他违背人道,行为如同毒蛇之吻,恶毒至极。所以,在他死后,我们给他定下一个定论,称他为蚩尤!”
涿鹿之战终于平息下来,这场惊心动魄的大战给整个洪荒世界带来了巨大的影响。随着战争的结束,人道气运如火山喷发一般猛涨,这是无数人族在战争中浴血奋战、祈祷上苍所换来的结果。
在这股强大的气运推动下,一道原本被人族祈祷所唤出的神秘力量再也无法被压制,它开始缓缓地显化于洪荒之中。然而,这道力量此刻显得异常脆弱,就如同人族目前的处境一样。
尽管人族在涿鹿之战中取得了胜利,将炎黄部落和九黎部落内的所有妖族都驱逐出去,但他们所占的地盘仍然不过是洪荒世界的一个小小角落。妖族的势力依旧庞大无比,只是暂时没有与人族直接纠缠在一起罢了。
黎以整个九黎部落的牺牲堵住了妖族的进攻之路,但现在的人族仍然如同夹缝中的小草一般,虽然顽强地生存着,却也无比柔弱。
在这场惨烈的战争中,刑天的头颅在诅咒的力量下失去了生机。轩辕默默地将刑天的头颅收起来,与黎的头颅一起埋葬在常羊山中。
或许正是因为常羊山的封印,使得后世的刑天始终无法找到自己的头颅。这道封印切断了刑天与他头颅之间的联系,让他在无尽的岁月中苦苦寻觅。
至于黄帝为何要封印黎的尸体,其中的原因恐怕只有他自己才知道。也许是为了防止妖族利用黎的尸体来制造麻烦,亦或是出于其他不为人知的考虑。无论如何,这个决定都给后人留下了一个未解之谜。黄帝在关键时刻毅然决然地折断了人道气运,这一举动虽然看似冒险,但却有着深远的意义。他曾经运用黄金剑的力量,成功地劈开了一段时间的屏障,得以一窥人族最终的命运。
这章没有结束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!
在那段画面中,黄帝惊愕地发现,黎竟然再一次选择牺牲自己,而且似乎是为了拯救那个从天而降的神秘女子。更令人震惊的是,他亲眼目睹了黎的尸体重组的场景,这一幕让黄帝心如刀绞。
面对这样的景象,黄帝毫不犹豫地将自身全部的功德都释放出来,全力以赴地建造了蚩尤的埋骨之地。他希望通过这种方式,让蚩尤永远被埋葬在时间的长河之中,不再对人族造成威胁。而所谓的洪荒上的埋骨地,不过是一个虚假的坟墓,用来迷惑世人罢了。
不仅如此,黄帝在这段短暂的窥视中,还看到了后世的一个地方,名为苍梧。他预见到自己的子孙将会杀到那里,但最终却不幸命丧于此。这个发现让黄帝心情沉重,他深知这是一个无法改变的命运,但他仍然决定要为子孙们争取一线生机。
收拾好这一切后,黄帝转身直面广成子。这位被黄帝提出人道的仙人,虽然空有一个帝师的名头,却并未从中得到多少实际的好处。甚至在这一次与十二金仙的联手行动中,他们也未能抢到多少人族气运,这无疑让广成子感到无比的难堪和尴尬。
就在广成子准备对黄帝兴师问罪的时候,突然一道来自玉虚宫的法旨如流星般疾驰而来。这道法旨带着无上威压,仿佛整个天地都在为之震颤。
广成子面色一变,急忙跪地接旨。当他看完法旨的内容后,脸色变得极为难看,只见法旨上赫然写着让他立刻回归昆仑,并勒令他闭关思过,从此彻底淡出与人族有关的事务。
广成子心中一阵翻涌,一口鲜血差点喷涌而出,但他强忍着不让其吐出,而是用宽大的衣袖遮掩住,生怕被旁人看到自己的狼狈模样。
他缓缓站起身来,身体微微颤抖着,仿佛失去了所有的精气神一般。他死死地盯着黄帝,眼中闪过一丝怨毒和不甘,然后用一种低沉而又充满威胁的语气说道:“人族,你很好!”
然而,对于广成子的威胁,黄帝却表现得异常淡定。他嘴角微微上扬,露出一抹淡淡的笑容,似乎完全不把广成子的话放在心上。
黄帝心里很清楚,如今的人族已经不再是当初那个任人欺凌的弱小族群了。即便他现在死去,人族的大势也能够继续坚持很长一段时间。而且,他相信人族的未来一定会更加辉煌。
更何况,轩辕黄帝心中还有一丝愧疚。他觉得自己愧对黎民百姓,如果此时被广成子所杀,或许他反而会感到欣慰多于难过。
然而,广成子最终并没有动手杀他,仅仅只是威胁了几句而已。这让黄帝不禁觉得有些好笑,这样的威胁对他来说,简直就是不痛不痒。
自从广成子消失之后,黄帝深感人族发展道路上的艰难。他意识到,为了避免重蹈连山部落的覆辙,必须建立一套合理的制度来确保人族的持续繁荣。
于是,黄帝召集了包括仓颉、力牧、常先等在内的人族高层,共同商议出了一套禅让制的制度。这套制度的核心思想是,当部落首领年老或无法胜任领导职责时,应该通过和平的方式将权力交接给更有能力和品德的人。这样一来,人族就能够在艰难的环境中保持前进的动力,而不会因为个别首领的错误决策而陷入绝境。
然而,魁的离奇失踪让黄帝心中的紧迫感愈发强烈。他开始担心自己也可能随时离开人族,因此他加快了安排各项事务的步伐。
在这些安排中,有一项特别引人注目的举措,那就是对九黎部落最勇敢的战士的安排。这些战士原本被迷宫所保护,但现在他们将按照自己的意愿被分别派遣到蚩尤的五处葬地。黄帝希望他们能够成为人族最坚实的盾牌,守护人族的安全。
尽管九黎部落的人们对于蚩尤的称呼非常抵触,但黄帝并没有强行要求他们改变。相反,他尊重他们的感受,并将他们定义为“黎民”。由于黎只吸收人族的青壮,所以后世的百姓常常将自己与黎民等同起来。
通过这些努力,黄帝为人族的未来奠定了坚实的基础。禅让制的实施确保了领导权的平稳过渡,而对九黎部落战士的合理安排则增强了人族的防御力量。虽然前方的道路仍然充满挑战,但黄帝相信,只要人族团结一致,就一定能够克服困难,继续前行。一般是指失去生存资料所有权的人,与炎黄部落的人族对立,他们则是所谓的贵族由来。
黄帝更是将九黎部落联盟的土地收取,整合纳入炎黄部落联盟,更是将有熊部落的那处山谷命名为首阳山,也就是后世人族祖地,至于女娲是否在此地造人,那就没有人说的清楚了。公孙,当时人族贵族之孙的意思,当时人族称谓大多是单字,公孙显然不是姓名,应该是尊称的一种。黄帝命名首阳山的举动,结合仓颉造字后开始整理人族知识,更是将魁的药理、治疗知识以《黄帝内经》的形式固定下来,这一些的做法让人族的气运化龙,汇入黄帝气运华盖之中。
这章没有结束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