亲,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
正文 第346章 农科院食品
    方稷推开农业部会议室厚重的木门,脚步不由得一顿——长条会议桌旁坐着的不仅是熟悉的周部长和几位农业司领导,还有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司、市场与信息化司的负责人,甚至还有几位面生的专家模样的人。

    "我们的方教授来了,快请坐。"周部长笑着招手,指了指身边空着的座位,"今天给你介绍几位新朋友。"

    方稷刚落座,周部长就指向身旁一位戴着金丝眼镜、气质精干的中年男子:"这位是农科院食品加工研究所的郑所长。你们俩啊,这次真是天造地设的一对儿!"

    郑所长主动起身握手,笑容亲切有力:"方教授,久仰大名!"

    方稷也快走两步握住了郑所长的手:"您好,郑所长!"

    "我老早听周部长说起过,您那片不用除草剂的麦田,知道以后我早就想和您联系了。"他从公文包里取出一份装订精美的文件推过来,"正好,我们正在推进'农科优选'计划,您看看这个。"

    方稷翻开文件,眼前顿时一亮——这是一份农产品优质优价收购方案,封面上"农科优选"四个大字格外醒目。

    "咱们开门见山,"郑所长身体前倾,手指轻点文件,"您的生态小麦,完全符合我们的a级标准。只要通过认证,我们可以全部收购,价格嘛"他微微一笑,"比市场普通小麦高出50起步,具体的价格要根据实际检测的成果定价。"

    方稷的手微微一颤,纸张发出轻微的沙沙声:"这是特殊补贴形式吗?还是市场定价的新标准?"

    "哎!老方你可不要乱说,这都是合规的定价,"市场与信息化司的王司长插话道,"你是不知道现在高端市场对绿色农产品的渴求程度。就你们那种完全不使用除草剂的小麦,加工成成品都是供不应求的!"

    "等等,"方稷突然意识到什么,"您的意思是,不是收购原料,而是整个产业链?"

    "是啊!!"郑所长抚掌大笑,"我们可不是简单的原料收购。你看第7页——"他起身走到方稷身边,俯身指点着文件,"我们会统一加工、统一包装、统一品牌销售。你们只需要负责按标准种植,其他的交给我们!"

    质量安全监管司的李司长补充道:"而且不是你们一个点,是所有示范点的生态小麦都可以纳入这个体系。只要达到标准,多少我们要多少!方教授你放心,我们不止对你们的生态小麦有特政,宁夏的枸杞,云南的甘蔗,我们都有专门的收购策略。"

    方稷的手指微微发抖,翻到价格条款那页。白纸黑字写着:a级生态小麦收购价:每吨4000元(普通小麦市场价约2600元);若通过有机认证,可达6000元。

    "这个价格"方稷深吸一口气,"完全能够覆盖生态种植的增加成本,而且盈余还比较可观,又不会超过原有种地太多,这太好了!"

    "不仅如此,"郑所长眼中闪着光,"我们测算过,如果形成规模效应,加工后的综合收益还能再提高30。现在量小紧着婴幼儿市场将来要是量大了,开发空间大着呢!"

    周部长终于开口,语气中带着难得的轻松:"老方啊,这下你不用整天愁眉苦脸地算小账了吧?让专业的做专业的事,你们搞科研的专心把地种好,让加工的专心把产品做好,让卖货的专心把市场做好。"

    方稷激动地站起来:"周部长,郑所长,这这简直解决了我们最大的痛点!"

    "别急,还有更好的消息。"郑所长笑着按下遥控器,投影屏上出现一张地图,"我们在全国布局了5个加工中心,最近的一个就在成都。你们四川示范点的小麦,收获后直接运过去,节省运输成本。"

    会议室内气氛热烈起来。各个司局的负责人纷纷发言。

    方稷看着这一幕,恍如梦中。三个月前,他还在为每亩地685元的亏损发愁;三个月后,竟然有了这样一个全产业链的解决方案。

    "但是,"方稷突然想到什么,"标准化问题怎么解决?不同地区的生态小麦品质肯定有差异"

    "问得好!"郑所长赞赏地点头,"这就是我们要合作的重点。你们科研团队负责制定生产标准,我们加工所负责制定品质标准,两边对接,建立从田间到餐桌的全套标准体系。"

    周部长最后总结:"老方,这个项目就交给你们了。记住,不仅要种出好麦子,更要探索出一套可复制、可持续的发展模式。"

    散会后,郑所长特意留下方稷,两人在会议室又聊了一个多小时。从品种选择到收割时间,从仓储条件到加工工艺,越聊越投机。

    "方教授,您知道吗?"郑所长送方稷出门时感慨道,"我们搞加工的最怕的就是原料不稳定。你们这种生态种植模式,虽然产量低些,但品质均匀稳定,正是我们求之不得的!"

    方稷握着郑所长的手:"那我们说定了,下周我就带团队去加工所拜访,把具体标准对接起来!再次感谢郑所长。"

    走出部委大楼,北京的阳光格外明媚。方稷深吸一口气,到传达室第一个打给学生代表,这些日子这些学生也跟着着急上火:

    "好消息!咱们的麦子不愁成本高了!有人出高价全包,还要做成品牌卖到全国去!"

    电话那头传来爽朗的笑声:"啊啊!!方教授!我就知道!好饭不怕晚!"

    方稷看着街上车水马龙,心中涌起一股热流。科学的最终价值,不就在于让更多人受益吗?而今天,他真切地看到了这条从实验室通向千家万户餐桌的道路,正在脚下延伸。

    正准备要赶火车回去,没想到被人直接拦下,吓了方稷一跳。

    喜欢穿越70年代从知青到国士无双请大家收藏:()穿越70年代从知青到国士无双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。

    
为您推荐