亲,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
正文 第728章 江淹《望荆山》
    望荆山

    江淹

    奉义至江汉,始知楚塞长。

    南关绕桐柏,西岳出鲁阳。

    寒郊无留影,秋日悬清光。

    悲风桡重林,云霞肃川涨。

    岁晏君如何,零泪沾衣裳。

    玉柱空掩露,金樽坐含霜。

    一闻苦寒奏,再使艳歌伤。

    《望荆山》赏析

    《望荆山》是江淹行役江汉时所作,通过描绘荆山一带的山川景象,抒发内心复杂情感。

    一、主题

    此诗以行役为背景,前半部分描绘荆山及其周边广阔的地理风貌与萧瑟秋景,后半部分触景生情,抒发岁末羁旅的哀愁、对时光流逝的感慨,以及人生不如意的悲伤,展现诗人在特定环境下的孤独与无奈。

    二、艺术特色

    1 宏大开阔的开篇:“奉义至江汉,始知楚塞长”,开篇点明因奉义来到江汉,“楚塞长”勾勒出楚地关塞绵长,给人以空间上的宏大感,为全诗描绘了广阔的背景,奠定深沉基调。

    2 细腻的景物描写:“寒郊无留影,秋日悬清光。悲风桡重林,云霞肃川涨”,从多个角度刻画秋景。“寒郊无留影”突出郊野萧索,万物凋零;“秋日悬清光”描绘秋日天空清澈,阳光清冷;“悲风桡重林”以拟人手法写悲风吹动树林,“桡”字赋予风动态感;“云霞肃川涨”描绘云霞笼罩,川水仿佛都凝重起来,营造出压抑、悲凉氛围。

    3 情景交融:诗人巧妙将情感融入景物。如“寒郊”“悲风”“零泪”等词,将羁旅的孤寂、岁末的忧伤与秋景融合,借景抒情。“玉柱空掩露,金樽坐含霜”,以玉柱空对寒露、金樽徒然含霜,暗示时光流逝、理想落空,强化哀愁。

    4 音乐烘托情感:“一闻苦寒奏,再使艳歌伤”,听到“苦寒奏”与“艳歌”,都引发悲伤,以音乐渲染,强化诗人内心复杂深沉的情感,使读者更能感同身受。

    三、文化价值

    1 反映南朝行役诗特点:南朝行役诗常借旅途所见抒怀,此诗通过行役江汉所见荆山景色与自身感受,展现南朝行役诗借景抒情、感慨人生的特点,为研究当时诗歌创作风格提供范例。

    2 体现文人情感共性:诗中表达的羁旅愁思、时光感慨等情感,是古代文人共有的,反映当时文人在特定社会环境下的心理状态,引发后人共鸣。

    解析

    1 奉义至江汉,始知楚塞长:

    - “奉义”表明诗人是秉持着某种道义、使命,或是因公务派遣来到“江汉”地区,即长江和汉水一带。“始知楚塞长”,“楚塞”指楚国边境的关隘,这里泛指江汉地区的关防要塞。诗人初到此地,才真切感受到楚地关塞的漫长辽阔。此句不仅点明了诗人的行程缘由与所处地点,还以宏大的空间感,为全诗奠定了深沉、壮阔的基调,暗示着诗人将在这片广袤土地上展开复杂的情感体验。

    2 南关绕桐柏,西岳出鲁阳:

    - “南关”指南方的关隘,“绕桐柏”描述出南方关隘环绕着桐柏山,桐柏山在今河南、湖北交界处,地势险要,是南方重要的地理屏障。“西岳”并非通常所说的华山,此处应指荆山以西的山脉,“出鲁阳”表示这些山脉延伸至鲁阳(今河南鲁山县)。这两句从空间上进一步拓展,详细描绘了荆山周边的地理形势,展示出荆山地区地理位置的重要性和地域的广阔,让读者对诗人所处的环境有更清晰的认识,同时也为下文的抒情做了铺垫。

    3 寒郊无留影,秋日悬清光:

    - “寒郊”描绘出秋冬时节郊外的寒冷与荒凉,“无留影”说明万物凋零,已不见生机勃勃的景象,天地间一片空旷寂寥。“秋日悬清光”,秋天的太阳高悬天空,洒下清冷的光辉,“清光”一词给人以清冷、孤寂之感。这两句通过视觉描写,营造出一种清冷、萧瑟的氛围,借景抒情,烘托出诗人内心的孤寂与凄凉,为全诗定下了悲伤的情感基调。

    4 悲风桡重林,云霞肃川涨:

    - “悲风”即凄厉的寒风,“桡”本意为船桨,这里用作动词,有吹拂、摇动之意,“重林”指层层叠叠的树林。寒风猛烈地吹拂着茂密的树林,发出阵阵声响,仿佛在诉说着悲伤,赋予风以人的情感,强化了悲凉的氛围。“云霞肃川涨”,天空中的云霞仿佛也被这肃杀的气氛所感染,变得凝重起来,笼罩在江面上,使江水看起来也愈发深沉、凝重。“肃”字将云霞拟人化,生动地描绘出一种压抑、沉闷的景象,进一步渲染了环境的悲凉,烘托出诗人内心的沉重与忧愁。

    5 岁晏君如何,零泪沾衣裳:

    - “岁晏”指一年将尽的时候,在这样的时节,诗人不禁发问“君如何”,这里的“君”可理解为诗人自己,也可看作是对远方亲友的牵挂。一年即将过去,自己却仍漂泊在外,不知前途如何,想到这些,诗人不禁潸然泪下,泪水沾湿了衣裳。此句直抒胸臆,将诗人在岁末时的孤独、忧愁以及对未来的迷茫之情毫无保留地表达出来,使读者深切感受到诗人内心的痛苦。

    本小章还未完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!

    6 玉柱空掩露,金樽坐含霜:

    - “玉柱”通常指琴瑟等乐器上的弦柱,这里可能象征着美好的事物或诗人的理想。“空掩露”表示玉柱白白地暴露在寒露之中,无人欣赏,无人问津,暗示着美好的事物被冷落,诗人的理想难以实现。“金樽”是精美的酒杯,“坐含霜”描绘出酒杯中仿佛凝结着霜华,既写出了环境的寒冷,又象征着诗人内心的孤寂与凄凉。这两句通过对“玉柱”和“金樽”的描写,以物喻人,含蓄地表达出诗人在现实中的无奈与失落,强化了诗歌的悲剧色彩。

    7 一闻苦寒奏,再使艳歌伤:

    - “苦寒奏”指弹奏的充满苦寒之意的乐曲,“艳歌”本应是欢快、艳丽的歌曲。然而,诗人听到充满苦寒意味的曲子,心中已是悲伤不已,即便再听到欢快的艳歌,也无法排解内心的忧愁,反而更添伤感。这两句通过音乐对诗人情感的触动,进一步强调了诗人内心的悲痛之深,无论何种音乐都无法慰藉他那饱受煎熬的心灵,将诗人的悲伤情绪推向了高潮。

    句译

    1 奉义至江汉,始知楚塞长:

    秉持道义来到江汉之地,这才知晓楚地关塞如此漫长。

    2 南关绕桐柏,西岳出鲁阳:

    南方关隘环绕着桐柏山,西边山脉延伸至鲁阳。

    3 寒郊无留影,秋日悬清光:

    寒冷的郊野不见生命的踪迹,秋日高悬洒下清冷的光芒。

    4 悲风桡重林,云霞肃川涨:

    凄厉的寒风摇撼着层层树林,云霞凝重,使江面仿佛也变得深沉。

    5 岁晏君如何,零泪沾衣裳:

    一年将尽,不知自己境况会怎样,泪水潸然落下,沾湿了衣裳。

    6 玉柱空掩露,金樽坐含霜:

    琴瑟的玉柱白白地暴露在寒露中,精美的酒杯仿佛凝结着霜华。

    7 一闻苦寒奏,再使艳歌伤:

    一听那充满苦寒的曲调,再听欢快的艳歌也徒增悲伤。

    全译

    怀着使命来到江汉大地,此刻方知楚地关塞如此漫长。

    南方的关隘环绕着桐柏山,西边的山脉绵延至鲁阳之境。

    寒冷的郊野已不见蓬勃生机,秋日高悬,洒下清冷的光芒。

    凄厉的寒风肆意摇撼着层层树林,云霞凝重,令江面显得格外深沉。

    一年将尽,不知自己究竟会怎样,止不住的泪水潸然落下,沾湿了衣裳。

    琴瑟的玉柱徒然在寒露中独自伫立,精美的酒杯仿佛也凝结着一层霜华。

    刚听完那充满苦寒之意的曲调,即便再听欢快的艳歌,也只是徒增悲伤。

    喜欢诗词一万首请大家收藏:()诗词一万首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。
为您推荐