亲,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
正文 第五十七章 金菊蟹粉石榴包
    再临西山别有一番韵味,层林尽染的景致在晨光中显得格外宁静。

    一辆青帷小车沿着蜿蜒的山路缓缓而行,车轮碾过落叶,发出沙沙的声响。

    阿桃钻出来坐在车辕上,不时指着路边的景致雀跃地说着什么,而车内的戚萝微微阖着眼,指尖在膝上无意识地轻点。

    昨夜她几乎半宿未眠,就着油灯将那本偶然购得的南北食谱杂记翻来覆去地研读。

    书中记载那道“蟹粉石榴包“的做法看似简单,实则最精妙不过。

    所以特意去市集买了些普通的河蟹回来练手,虽不如阳澄湖大闸蟹名贵,但胜在价廉,拿来试验也不心疼。

    第一次尝试,面皮擀得不够薄,蒸出来少了那份晶莹剔透之感。

    第二次又太薄,包馅时一不小心就破了皮。

    蟹肉剔得也不够仔细,总有细小的碎壳混在其中。

    她和阿桃试吃了好几次,总觉得还差些火候。

    “姑娘,您看那边的枫叶红得多好看!”阿桃的声音将她从回忆中唤醒,“比咱们铺子门口那棵歪脖子树的叶子红得多哩!”

    戚萝含笑望去,只见层林尽染,秋色如醉。

    “确实赏心悦目。不过咱们此来,也要寻些能入馔的好物事。听说这西山别院里养着上好的清水蟹,又值桂花盛开,正是做蟹肴的好时节。”

    这蟹粉石榴包的做法说来也妙,原是融合了南北之长的巧思。

    北人善制面点,南人精于烹蟹,将蟹肉剔出以面皮包裹,既保留了蟹肉的鲜美,又兼顾了宴席的雅致。

    书中所记,要以极薄的面皮包裹蟹粉,蒸熟后要能隐约看见内里橙黄的馅料,好似裂开的石榴,露出饱满的籽实。

    不多时,马车在一处气派的庄园前停下。

    早有门房迎上来,引着二人入内。

    一位约莫五十岁年纪、穿着藏青色棉袍的老管事已候在门前,目光在戚萝身上打了个转,似是讶异于她的年轻。

    “老朽孙有福,忝为这西山别院的管事。”孙管事拱手行礼,“姑娘这般年纪,便能得郡主青眼,实在是后生可畏。”

    戚萝落落大方地回礼:“孙管事客气了。闻道有先后,术业有专攻。这灶上的功夫,原不在年岁长短。”

    孙管事引着二人往园中去,一路介绍景致布局。

    行至厨房,但见窗明几净,灶台锃亮,一应器具都是新的。

    “这灶台是特意请京中老师傅砌的。”孙管事语气中带着几分自矜,“火候比寻常灶台要均匀得多,便是炖个佛跳墙也使得。”

    戚萝细看片刻,忽道:“这灶眼似乎略高了些。”

    孙管事讶然:“姑娘好眼力!这是上任师傅嘱托特意打造的。”

    “每位厨子的习惯不同,”戚萝微笑,“我个子不如他高,怕是得垫个脚凳了。”

    这话说得俏皮,连严肃的孙管事都忍不住笑了:“这事好办,老夫这就让人备个合适的脚凳。”

    查看完厨房,孙管事又引着去看食材。

    最让戚萝惊喜的是溪水笼里那十几篓大闸蟹,个个青背白肚,金爪黄毛,比她晨起练手用的河蟹不知要名贵上多少。

    “这些都是今早才送来的阳澄湖大闸蟹。”孙管事道,“庄子里还自酿了桂花蜜,后山的几棵老桂树开得正好。”

    戚萝俯身细看那些肥蟹,脑中已经闪过好几道菜式。

    忽然,她注意到蟹篓旁散落着几朵金黄的桂花,心念一动,有了主意。

    正要开口,却听不远处传来一阵马蹄声。

    几人循声望去,只见一小队人马正沿着山庄外的驰道而来。

    为首二人,竟是宋修与赵燕绥。

    宋修今日穿着一身素色骑射服,更衬得身姿挺拔。

    赵燕绥则是一身火红的骑装,英姿飒爽,正侧头与宋修说着什么,眉眼间带着明快的笑意。

    察觉到这边的目光,二人勒马望来。

    赵燕绥看到戚萝,笑容微敛,眼中闪过一丝讶异。

    宋修的目光则在戚萝身上停留许久,欣然颔首致意。

    孙管事忙上前见礼。

    宋修下马,声音平稳:“孙管事不必多礼,我等途经此地,见山庄秋色颇佳,随意看看。”

    戚萝上前行礼:“民女受郡主之托,前来商议重阳开山宴的席面事宜。”

    赵燕绥也下了马,走到近前,目光在戚萝和孙管事之间转了转,语气带着她一贯的直白:“原来是你来接这差事?”

    话里听不出褒贬,视线却落在了溪边的蟹篓上。

    “这蟹倒是不错。重阳宴上,莫非要做持螯赏菊的雅局?只是吃起来难免狼狈,恐失仪态。”

    戚萝微微一笑,并不介意赵燕绥的语气,反而觉得她点出了关键:“赵小姐思虑得是,持螯虽雅,于大宴确有不妥。民女方才正在想,或可取其膏肉,另作他篇。”

    她顿了顿,详细道来。

    “此刻蟹肥,桂香,皆是极鲜极香之物。或可取其蟹粉,佐以姜醋汁稍稍煨过去除寒腥,再以少许山庄自酿的桂花蜜提点甘香,最后以极薄的面皮包裹成石榴状,稍蒸定型。如此,外形讨巧,内馅鲜甜,蟹肉颗粒分明,且有桂香隐隐,应和时令。”

    孙管事听得连连点头,赵燕绥也渐渐收起挑剔的神色,露出思索的表情。

    宋修静立一旁,并未插话,目光却始终落在她身上,听着她清亮的声音描述着食物的美味与巧思,看她纤长的手指偶尔比划着“石榴包”的模样。

    唇角弧度,似乎比平日柔和了那么一丝。

    “光说不练假把式。”赵燕绥忽然开口,语气却软下来,“既然有了想法,何不此刻就试做一回?也让孙管事放心。”

    孙管事自然乐见其成。

    戚萝略一思忖,便应承下来。

    厨房里,戚萝净了手,系上围裙,开始忙碌起来。

    蒸蟹、拆肉、剔膏……

    每一个动作都流畅爽利。

    阿桃在一旁打着下手,递工具、备调料,配合得十分默契。

    赵燕绥倚在门边看着,眼神专注。

    宋修则静立一旁,目光随着戚萝的动作移动,看似随意,实则全神贯注。

    当戚萝开始和面时,孙管事忍不住问道:“这面皮要擀得多薄才好?”

    “要薄如蝉翼,透而不破。”戚萝手下不停,“这样蒸出来才能隐约看见内里蟹粉的橙黄色,好似石榴籽一般。”

    说着,她已将面团分成小剂,擀成一张张圆薄的面皮。

    动作之快,手法之娴熟,让众人都看呆了。

    调馅更是讲究。

    蟹粉、姜末、醋汁、桂花蜜,每一样的比例都要恰到好处。

    戚萝一边调配,一边解释:“醋汁去腥,但要适量,否则会压住蟹肉的鲜甜。桂花蜜提香,但也不能过多,免得过甜。”

    就在包制最后一个石榴包时,戚萝的手指微微一顿。

    面皮因为搁置稍久,边缘有些发干,在捏合时险些裂开。

    她心下暗叫不好,这若是破了相,之前的功夫可就白费了。电光火石间,她想起杂记上的一行小字:“若皮燥,可蘸清水少许抹之。”

    便立即以指尖蘸了少许清水,轻轻抹在面皮边缘,那原本要裂开的地方立刻恢复了韧性,被她灵巧地捏合起来,不仅完好无损,反而因为多了这点水分,蒸出来后更加晶莹剔透。

    这一切发生在瞬息之间,旁人甚至未曾察觉有什么异样,只看到她的手指如蝴蝶穿花般灵巧翻飞,一个个形似石榴的小包子就成型了,顶上还巧妙地捏出个小揪揪,好似石榴的蒂头。

    上笼蒸制不过片刻,诱人的香气就弥漫开来。

    待笼屉揭开,但见一个个晶莹剔透的“石榴包”排列整齐,薄皮隐约透出内里橙黄的馅料,果然好似裂开的石榴,露出饱满的籽实。

    “妙啊!”孙管事忍不住赞叹,“这模样就让人食指大动了!”

    赵燕绥第一个忍不住夹起一个品尝。

    薄皮破开的瞬间,蟹粉的鲜香伴随着淡淡的桂花甜香在口中绽放。

    她咀嚼的动作慢了下来,眼睛微微睁大,没说话,又下意识地夹起了第二个。

    孙管事尝后更是赞不绝口。

    “这蟹粉处理得半点腥气也无,鲜得恰到好处,桂花蜜的甜香更是画龙点睛。”

    宋修也尝了一个。

    他吃得慢,细嚼慢咽后。

    “皮薄馅足,鲜香甘美,层次丰富,戚姑娘心思巧妙。”

    戚萝脸颊微热,心里高兴:“各位谬赞,只是初步尝试,到时宴席上,或可佐以菊普茶,风味更佳。”

    赵燕绥吃完第二个,放下筷子,清了清嗓子,目光移向别处:“……还行吧。到时候宴席,可别失手了。”说完,竟不等众人反应,转身就往外走,“我去看看马场修得如何了!”

    宋修看向她背影,眼底似有一丝极淡的无奈,随即对戚萝和孙管事微微颔首:“多谢款待,公务在身,不便久留,告辞。”

    送走二人,孙管事对戚萝的态度已然不同。

    “戚姑娘,有你这手艺,这开山宴老夫可就放心了!回头我就将食材清单与人手名册送至味真馆。”

    回程的马车上,阿桃兴奋不已。

    “姑娘,您今天可真厉害!孙管事看您的眼神都不一样了,还有那道蟹粉石榴包,闻着就香极了!”

    戚萝揉着有些酸痛的手腕,笑道:“这才是刚开始呢,宴席的菜式还得细细琢磨,既要突出时令特色,又要兼顾众人口味。今日若不是反复练习过,怕是真要出丑了。”

    阿桃点头,忽然想到什么,语气变得担忧:“姑娘,等宴席筹备起来,咱们肯定忙得脚不沾地。城里铺子要顾,西山也要常跑,您这样太辛苦了。要不……咱们请个帮手吧?”

    戚萝微微一怔,仔细思忖起来。

    阿桃的话确实在理。

    以前是小本经营,她一人操持尚可。

    如今味真馆名声渐起,又接了郡主府这样的大单,光靠她和阿桃,确实力不从心。

    “你说得对。”戚萝终于点头,“是得请个帮手了。最好找位手脚麻利、人又老实的,若还会些灶上的基础活就更好了。”

    阿桃顿时高兴起来。

    “那我明日就去打听打听!咱们后巷婶子家的远房侄子前几日来找活计,听说在老家帮厨过,应该合适……”

    听着阿桃叽叽喳喳出主意,戚萝靠着车壁,嘴角带笑。
为您推荐