亲,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
正文 江城穿越之案卷里的正义
    一、检察院的案卷与带墨的指尖

    某市检察院办公楼的清晨总飘着菊花茶香与纸张油墨的混合味道,我守在楼下咖啡店柜台后,看陈明宇穿着深灰色检察制服匆匆走进大楼。他的袖口沾着深蓝色钢笔墨水,是昨天撰写起诉书时蹭的;胸前别着“优秀检察官”银质徽章,边缘被案卷磨得泛白,那是去年办理重大诈骗案时获评的;肩章上的四角星花透着司法工作者的庄重;左手托着厚厚的案卷,封面印着“李某某涉嫌故意杀人案”的黑色字样,内页露出红色标注便签的边角,某张写着“证据链需补充:目击证人证言”;右手正攥着手机——指尖因长期握笔、翻案卷泛着厚茧,指缝里藏着点案卷纸张的纤维,连指甲盖都修剪得整整齐齐,透着法律人的严谨。

    他的办公室工位永远摆着三样被精心摆放的东西:泡着菊花茶的玻璃杯,杯身刻着“公正”二字,是他刚入职时老检察官送的,杯底沉着几片舒展的菊花,他说“看案卷久了眼睛疼,喝口菊花茶能缓一缓”;记满“案件清单”的棕色皮质笔记本,封面烫着金色花纹,某页用蓝色钢笔写着“周一:9点提讯盗窃案嫌疑人王某某;14点开故意伤害案讨论会;周三:10点出庭支持公诉李某某案;周五:指导实习生写不起诉决定书”“提醒自己:周六陪女儿去人民公园放风筝(上周答应的,别忘);给妻子买护手霜(她的快用完了,楼下咖啡店旁的便利店就有)”;还有张女儿画的漫画,用透明塑封包着压在案卷下,画里的他穿着检察制服,身边围着笑脸的小朋友,背面用彩色铅笔写着“爸爸,你要加油抓坏人,我等你陪我放风筝”。午休时,他会靠在椅背上揉眼睛,左手攥着没看完的案卷,右手轻轻按压眼周,眉头微蹙却没停下思考——电脑屏幕上正显示着李某某案的证据材料,他嘴里小声念叨“这里的证言和物证要再核对一遍,不能出岔子”,我送咖啡到他办公室时,发现他的案卷旁放着眼药水,瓶身已经快空了,他笑着说“最近案子多,用眼过度”,指尖碰到咖啡杯时,我才注意到他的指腹比常人更粗糙,是常年翻案卷、写法律文书磨出来的。

    上周暴雨夜,我关咖啡店门时,撞见他在检察院楼下对着手机红着眼。深灰色制服肩头被雨水打湿,洇出深色痕迹;手里攥着刚修改完的李某某案起诉书,纸张边缘被反复折叠得有些发毛;手机屏幕亮着妻子发来的视频,画面里女儿抱着小被子哭:“爸爸,我发烧了,你什么时候回来陪我?”而他刚提讯完犯罪嫌疑人,还需要整理3份补充证人证言,明天的庭审至关重要,被害人母亲上午还拉着他的手哭:“陈检察官,你一定要还我儿子公道”,他不敢请假——怕耽误庭审,让被害人亲属的期待落空,也怕办错案,辜负法律的尊严。

    这时实习生发来消息:“陈老师,明天开庭的质证提纲我还是没弄明白,你能再给我讲一遍吗?”他赶紧用手背擦去眼角的湿痕,把起诉书小心塞进公文包,回复“我现在回办公室,你在会议室等我”。挂了电话,他却对着空荡的街道发呆——上次女儿生日,他因加班到深夜,只能隔着视频给女儿唱生日歌;这次女儿发烧到39℃,他又不能陪在身边,口袋里还装着早上买的儿童退烧药,却没时间送回家。后来才知道,他那晚在办公室指导实习生到凌晨1点,回到家时女儿已经睡着,他在女儿床头放了退烧药和一个小熊玩偶,玩偶身上贴着便签:“宝贝,爸爸明天忙完就陪你,你要乖乖吃药”,第二天早上6点,他又准时到检察院准备庭审,开庭前偷偷滴了眼药水,怕眼睛发红影响庭审状态。

    帮他送文件时,我见过他在茶水间偷偷用护腰靠垫。他背对着同事,掀起制服上衣,腰上贴着片褐色止痛贴,边缘露出点医用胶带——是长期久坐看案卷导致的腰椎间盘突出,昨天整理李某某案的证据到深夜,腰疼得没睡好。刚把护腰靠垫绑好,检察长就走进来:“明宇,李某某案的被害人亲属又来了,情绪很激动,你去安抚一下”,他赶紧整理好衣服,点头说“好的,我马上过去”。等检察长走后,他却对着镜子叹气——被害人亲属的情绪需要安抚,补充的证人证言还没整理完,明天的庭审流程要再过一遍,时间根本不够用,他怕自己哪件事没做好,影响案件结果。他的办公室衣柜里,藏着件没拆封的浅蓝色亲子装,是妻子去年夏天买的,标签上还贴着女儿写的便签:“爸爸,等你有空,我们一家三口去海边玩”;深灰色制服内袋里,永远装着女儿的疫苗接种时间表,他怕自己忙得忘了女儿的重要日子,每次开庭前都会拿出来看一眼。

    扫咖啡店门口时,我捡过他扔掉的菊花茶包装,上面用马克笔写着“今日任务:提讯王某某(9点)、开案件讨论会(14点)、整理李某某案补充证据(16点)、指导实习生(18点);给女儿买退烧药(已买,放公文包);陪女儿放风筝(周六,一定)”。那天早上,我看见他在开庭前买了杯美式咖啡,却没加糖也没加奶,他说“庭审要保持清醒,苦点没关系”,阳光照在他身上,像给这个严谨的检察官镀上了层温暖的光。这种“对案件严谨到极致,对自己苛刻到底”的坚持,曾让我站在咖啡店门口鼻尖发酸:原来有人把“检察官”当成战场,每一次阅卷都是与正义的对话,每一次加班都是对责任的承担,那些沾着墨水的制服背后,藏着比案卷更沉重的“守护担当”。

    后颈的麻意袭来时,我正靠在咖啡店玻璃门上打盹,梦里全是他翻阅案卷的“沙沙”声与法庭上的辩论声。晨光透过检察院的窗户照进来,在他的案件清单上投下细碎的光斑,像极了他写在上面的案件编号。

    二、案卷旁的荆棘与掌心的温度

    再次醒来时,腰部传来一阵刺痛。我猛地坐起身,发现自己坐在陈明宇的办公室工位上,手里还攥着那本案件清单,手机在裤兜里震动不停——早上7点,妻子发来的紧急消息:“明宇,女儿今天烧到39.2℃,医生说要住院观察,你能不能中午回来一趟?她哭着喊爸爸,我哄不住”;检察长发来的消息:“今天上午9点提讯李某某案的关键证人,下午2点准时开庭,这个案子社会关注度高,被害人亲属还来了,一定要做好准备,不能出任何差错”。

    窗外天刚亮,检察院里只有保洁阿姨在打扫卫生,冷风吹过办公室,带着菊花茶的清香。我这才惊觉,自己变成了陈明宇。

    摸向腰部,昨天整理案卷的疼痛还在,一按就像针扎;左手的玻璃杯倒在工位上,菊花茶洒了点在案件清单上;制服内袋里,女儿的疫苗接种时间表硌着胸口,纸页边缘磨得发亮。办公桌抽屉里,压着三份“职业难题”:工作的“案件要求”,红色标注“9点提讯证人:核实李某某案的作案时间细节;12点前整理完证人证言补充进案卷;14点开庭:重点驳斥辩护方‘证据不足’观点,引用《刑法》第232条;庭审后整理案卷,明天送法院”;家庭的“牵挂线索”,“女儿住院:中午尽量回家看一眼,带退烧药;给妻子买护手霜(楼下便利店);周六陪女儿放风筝(若女儿出院,一定兑现)”;身体的“警报信号”,“视力下降:每小时滴一次眼药水;腰椎间盘突出:久坐后站起来活动5分钟;睡眠不足:庭审前喝杯咖啡提神”。

    我摸向制服口袋里的零钱,昨天剩的100元,给女儿买退烧药花了35元,还剩65元——给妻子买护手霜要25元,剩下的40元留着中午买盒饭,心里像压着块石头,既担心女儿的病情,又怕耽误庭审,辜负被害人亲属的期待。

    早上8点,我准时到办公室。刚打开李某某案的案卷,被害人母亲就打来电话,声音带着哭腔:“陈检察官,我儿子不能白死,你一定要帮我们讨回公道啊”,我赶紧说“阿姨您放心,我会认真核对每一份证据,庭审一定会还您儿子公道”,挂了电话,我深吸一口气,开始整理提讯提纲,眼睛越来越疼,只能滴了滴眼药水,继续工作。

    早上9点,提讯开始。证人是李某某案的目击证人,刚开始有些紧张,说话吞吞吐吐,我耐心引导:“您别慌,慢慢说,当时您看到的具体情况是怎样的?”经过半小时沟通,证人终于完整陈述了作案细节,我赶紧记录下来,补充进案卷,心里松了口气——证据又完善了一步。

    中午12点,我抽空回家看女儿。医院病房里,女儿躺在床上,脸色苍白,看见我进来,虚弱地喊“爸爸”,我蹲下来,摸了摸她的额头,还是很烫,心里满是愧疚:“宝贝,爸爸下午要开庭,开完庭就来陪你,这是退烧药,听妈妈的话按时吃”,妻子递过来一杯水:“你别太担心,我会照顾好女儿,庭审别紧张,注意身体”,我接过水,喝了一口,又赶紧返回检察院,怕耽误下午的庭审。

    下午1点30分,我到楼下咖啡店买了杯美式咖啡,没加糖也没加奶,靠在店外的柱子上快速喝完,又对着玻璃整理了一下制服,确保庭审时的形象庄重。下午2点,庭审准时开始。我穿着深灰色检察制服,拿着起诉书,走上公诉席,条理清晰地陈述案情:“被告人李某某因琐事与被害人发生争执,持刀故意杀害被害人,其行为已构成故意杀人罪,事实清楚,证据确实、充分,应依法追究其刑事责任”。

    庭审中,辩护方提出“证据不足,证人证言不可信”,我冷静应对,逐一出示物证、证人证言与鉴定意见,引用《刑法》第232条进行驳斥:“本案的目击证人证言与现场物证相互印证,被告人的供述也与其他证据吻合,证据链完整,足以认定被告人的犯罪事实”。被害人母亲坐在旁听席上,眼神里满是期待,我不敢有丝毫懈怠,每一句话都经过严谨思考,确保符合法律规定。

    下午5点,庭审结束,法院当庭宣判被告人李某某犯故意杀人罪,判处死刑,缓期二年执行。被害人母亲激动地冲过来,拉着我的手哭:“谢谢你,陈检察官,谢谢你还我儿子公道”,我扶着她坐下:“阿姨,这是我应该做的,是法律还了您儿子公道”。

    晚上6点,我回到办公室整理案卷,胃饿得咕咕叫,只能从抽屉里拿出早上买的盒饭,快速吃完,又继续工作。晚上10点,案卷终于整理完毕,我给妻子发消息:“案卷整理完了,我现在去医院陪女儿,护手霜买好了,在公文包里”,妻子回复“女儿已经睡了,你别太累,路上注意安全”。

    晚上10点30分,我到医院时,女儿已经睡着,我坐在病床边,看着她苍白的小脸,心里满是愧疚——没能陪她吃饭,也没能给她讲故事,只能在心里说“等忙完这阵子,一定好好陪家人”。

    三、案卷外的暖阳

    再次醒来时,身上还带着淡淡的菊花茶香。我摸向腰部,没有腰椎间盘突出的刺痛,只有咖啡店柜台边缘蹭的小划痕。手机在裤兜里震动,是检察院工作群的消息:“陈明宇同志办理的李某某故意杀人案获评‘年度优秀公诉案件’!市检察院特批陈明宇同志5天带薪假期,陪伴住院女儿;同时,为表彰其严谨的工作态度,奖励人民币5000元,用于改善家庭生活!”

    我跑到医院,看见陈明宇穿着那件浅蓝色亲子装,坐在女儿病床边,给女儿讲童话故事。女儿的烧已经退了,笑着说“爸爸,你讲的故事真好听”;妻子坐在旁边,手里拿着陈明宇买的护手霜,笑着说“谢谢你,老公,你辛苦了”;检察长走过来,手里拿着获奖证书和奖金:“明宇,这是你的获奖证书和奖金,好好陪女儿,工作上的事别担心”;被害人母亲也来了,手里拿着一篮水果:“陈检察官,谢谢你帮我儿子讨回公道,这是我的一点心意,祝你女儿早日康复”。

    实习生也来了,手里拿着整理好的案卷:“陈老师,后续的案卷我已经整理好了,你放心陪女儿,有问题我会给你打电话”;其他同事也围过来,有人递上护眼贴:“明宇,你平时用眼过度,这个护眼贴很管用”,有人递上腰椎按摩仪:“这个给你,缓解腰疼”。

    陈明宇接过获奖证书,笑着说“谢谢大家,我只是做了我应该做的,能得到大家的认可,我很满足”。他的指尖不再沾着钢笔墨水,指甲修剪得整整齐齐,眼神里满是自信与从容——那件深灰色检察制服被他叠好放在医院的柜子里,旁边摆着女儿的漫画;视力和腰椎也好多了,他说“现在有时间休息,还能陪女儿,身体也慢慢恢复了”;女儿也快出院了,他说“等女儿出院,就带她去放风筝,兑现之前的承诺”。

    “陈检察官,来杯菊花茶!”他看见我,笑着挥挥手。风卷着咖啡店的塑料袋,哗啦啦地响,像在应和医院的笑声。我泡好一杯菊花茶,递给他,突然明白陈明宇案卷里的秘密——那些熬到深夜的灯光、贴满止痛贴的腰、没拆封的亲子装,不是“狼狈的证明”,是他把对正义的坚守,融进了每一次阅卷里,把对家人的爱,藏在了每一次坚持中。就像那杯泡着菊花的玻璃杯,看似普通,却藏着他对法律的敬畏;就像女儿的漫画,看似微小,却给了他坚持下去的勇气。

    明天我还要来咖啡店上班,陈明宇昨天说“等女儿出院,他要带女儿去人民公园放风筝,还要陪妻子去海边旅游,弥补之前的亏欠”。顺便问问他,女儿的身体恢复得怎么样,获奖证书有没有挂在家里,我也想听听,那个终于能平衡工作与家庭的检察官,笑着说起这些时的声音到底有多甜。
为您推荐