直至午时已过,阳光变得有些刺眼,才终于有一名身着大红蟒衣、地位显然更高的太监从皇极殿内走出;
尖细的嗓音划破了广场的寂静:“陛下有旨,宣兵部侍郎曾仲涵,及卫指挥佥事贺仁龙、曹闻诏、郑维城,千户曹汴蛟觐见——!”
声音一层层向外传递,如同波浪般推开沉重的殿门。
在宦官的眼神示意下,曾仲涵迅速整装,低声道:“跟上,按礼制行大礼!”
便率先躬身前行。
四将深吸一口气,努力压下狂跳的心脏,低着头,踩着曾仲涵的脚印,小心翼翼地迈入了那象征着天下最高权力所在的皇极殿。
殿内光线略暗,巨大的蟠龙金柱支撑着深邃的穹顶,地面光可鉴人,倒映着他们卑微的身影。
一股混合着檀香和陈旧木料的特殊气息扑面而来。他们不敢抬头;
只能依着之前被临时教导的礼仪,在引礼宦官的唱赞声中,向着那高踞于御座之上的模糊身影,行那最为隆重的五拜三叩头大礼;
同时齐声高呼:“臣等叩见陛下,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!”
声音在空旷的大殿中回荡,带着一丝难以抑制的微颤。
“平身。”一个略显稚嫩,却刻意保持着威严和沉稳的声音从上方传来。
四人谢恩后,这才敢稍稍抬头起身,但仍需保持着恭谨的姿势,目光垂地,不敢直视天颜。
曾仲涵则自然地退到殿柱旁的阴影里,他的任务只是引导,主要这四人之前级别太低,完全不懂面圣的规矩和礼仪。
御座上的小皇帝曹祯,好奇地打量着阶下这四位即将为他征讨叛逆的将领。
他们看起来都颇为年轻,除了曹闻诏显得老成些,最年轻的曹汴蛟似乎比自己年纪还小。
郑维城脸上那道疤颇为显眼,皇帝记得殿试时他脸上似乎还没有这个。
“想必是沙场效命所致,”小皇帝心中暗想,对郑维城的观感不由好了几分。
“朕召卿等前来,是想亲耳听听,尔等计划如何为朕剿灭豫州左逆,光复开封?”
小皇帝开口问道,努力让自己的声音听起来更镇定有力。
四人中,曹闻诏资历最老,心思也最为缜密;
他深吸一口气,上前半步,再次躬身,用尽可能清晰沉稳的语调回答:“启奏陛下。
左逆梁玉,虽侥幸窃据开封,然其部众原为豫州镇守兵,久疏战阵,更兼粮饷匮乏,实乃乌合之众,仰仗一时血气之勇而已。
天兵征讨,只需调度得当,必可一鼓而下。”
他略一停顿,见皇帝听得专注,便继续道:“朝廷天兵可分两路进剿:一路出徐州府,沿汴水西进;一路出东昌府,南下压迫。
同时,严令河南府、南阳府、彰德府等地守军出兵,合围开封!
形成四面张网、铁壁合围之势,使叛军不得窜逸;
则左逆孤立无援,内无粮草,外无救兵,人心惶惶;
天兵一到,必可一战而擒之,克复开封!”
小皇帝曹祯听罢,眼中闪过一丝亮光。
他虽然不长于军事,但基本的战略地理还是懂的。
他侧首对侍立在御座旁的王振道:“王伴伴,取舆图来。”
王振躬身应诺,快步退下。
不多时,两名小太监抬着一卷巨大的牛皮舆图上来,在王振的指挥下,熟练地在殿前巨大的案几上铺展开来。
曹祯起身,走下御阶,来到地图前。
曾仲涵也连忙从角落趋步上前,在一旁侍立。
地图上山川河流、府县城镇标注得极为详尽。
曹祯的目光随着曹闻诏的叙述,确实,开封府位于豫东平原,四周无险可守,若真能调动周边军镇合力围困,叛军确似瓮中之鳖。
他微微点头,这个方案听起来稳妥可靠,虽不惊艳但颇有章法。
“曹卿所言,甚合朕意。”小皇帝的语气中透露出满意。
他的目光又转向其他三人。
贺仁龙身材魁梧,面色黝黑,一看便是冲杀惯了的猛将;
郑维城虽有伤疤,但站姿挺拔,目光锐利;
曹汴蛟则年轻气盛,眼神中充满了渴望。
这三人,一看便知是执行冲锋陷阵任务的良选,而非运筹帷幄的帅才。
果然,见皇帝目光扫来,贺仁龙憋了半晌,猛地抱拳,声如洪钟:“陛下!末将愿为大军先锋!
必率先踏破叛军营垒,将那左梁玉擒至御前!”
他情绪激动,甚至下意识地想要撩起衣袖展示臂膀上的伤疤——那是他勇武的证明。
“放肆!”曾仲涵和王振几乎同时低声呵斥。
贺仁龙顿时醒悟,脸涨得通红,讪讪地放下手,低头退后一步,呐呐道:“末将失仪,请陛下降罪。”
小皇帝曹祯却并未动怒,反而觉得这般直率的武夫,比那些说话拐弯抹角、心思难测的勋贵大将要可爱得多。
他想起了英国公张维那次出征前,在朝堂上也是侃侃而谈,保证万无一失,结果却是一败涂地,葬送了大魏大半禁军。
这章没有结束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!
相比之下,眼前这几个直来直去有些粗鄙的将领,反倒更让人安心。
他甚至还微笑着对贺仁龙点了点头:“贺将军勇武可嘉,甚好。
先锋破敌,正需汝等这般猛士。”
接着,小皇帝又饶有兴致地问起他们之前与东狄多耳衮部作战的情形,询问东狄人如何骁勇,为何难以战胜。
四人见皇帝态度温和,也逐渐放松了些,你一言我一语地说起东狄骑兵来去如风、作战悍不畏死的种种情状。
贺仁龙说到激愤处,又忍不住比划起来,这次倒是记得没再撩袖子。
曹祯听得十分专注,时而皱眉,时而叹息;
他对前线真实的战况有了更直观的了解,愈发觉得之前朝廷的惨败并非全然偶然。
一个多时辰后,这次非常规的召见才告结束。
小皇帝曹祯似乎对这四位将领初步建立了些许信任。
四人再次行大礼谢恩,然后低着头,跟着曾仲涵,一步步退出了皇极殿。
直到重新站在皇极殿外的广场上,四人才不约而同地长长舒了一口气;
已是深秋入冬时节,却仿佛刚从深水中浮出,后背的官服早已被汗水浸透,紧贴着皮肤。
曾仲涵瞥了他们一眼,淡淡道:“还算稳妥。回去等候旨意吧。”他的语气中听不出喜怒。
几人不敢多言,跟着曾仲涵默默走出紫禁城,返回兵部衙门。
然而,就在他们刚刚踏入兵部大堂,甚至还没来得及喝口水的功夫,一名传旨太监已带着几名小火者,捧着黄绫圣旨,疾步走了进来。
“曾仲涵,贺仁龙,曹闻诏,郑维城,曹汴蛟接旨——!”
众人慌忙跪倒在地。
太监展开圣旨,尖声宣读起来。
“豫州逆贼左梁玉叛乱,窃据开封,天理难容。
特授曹闻诏为“平贼前将军”
郑维城为“平贼后将军”
贺仁龙为“平贼左将军”
曹汴蛟为“平贼右将军”
即日整军出征,克期平定叛乱,收复开封,务必于年内奏功,不得有误!”
这道旨意,如同一声惊雷,在四人心头炸响!“平贼将军”号!
这虽是非常设的战时加衔,并无实际品级,但却代表着极大的临机专断之权和崇高的荣誉,通常只有资深总兵官乃至都督一级的重臣才能获得。
他们原本不过是四品、五品的中级军官,一旦拥有此等名号,在地方上调度粮草、指挥协作战役时,身份便大不相同,相当于二品。
这无疑是皇帝巨大的恩典!
“臣等叩谢天恩!必竭尽全力,剿灭叛贼,收复河山,以报陛下!”
四人激动得声音都有些颤抖,重重叩首接旨。
这一刻,什么宫廷的压抑、搜身的屈辱、等待的焦灼,全都烟消云散;
心中只剩下满腔的感激和急于建功立业、报答皇恩的沸腾热血。
(汉代四方排序是:前 > 右 > 左 > 后;在明代,前 > 后 > 左 > 右)
喜欢燕山血旗:开局千户所暴杀天下请大家收藏:()燕山血旗:开局千户所暴杀天下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