张若向前一步,清了清嗓子,开始详细解释起来。
"明衍公子有所不知,"他的声音沉稳而富有磁性,"当年吕相国权倾朝野之时,朝堂安排其族人吕金来接任蜀郡郡守一职。按理说,以吕氏当时的权势,此事已成定局。"
他顿了顿,眼中闪过一丝敬佩:"但老师高瞻远瞩,早就看出吕氏树大招风,迟早会有倾覆之日。于是暗中运作,培植我等一批本土官吏,在地方上扎根。"
"果然,吕相国倒台,吕金还未上任便被革职查办。"张若微微一笑,"朝廷请老师推荐合适人选,老师便顺水推舟,举荐下官接任。其他要职,也都由我们这些人填补。"
李明衍这才明白,原来李冰的布局竟如此深远。在吕不韦如日中天时就已经留有后手,这份政治智慧令人叹服。
"如今蜀地官场,"张若继续道,"虽不敢说铁板一块,但关键位置都是自己人。公子若有所需,我等必当全力配合。"
长史这时插话道:"就拿公子关心的星垂之地来说,我等已经暗中查访多日。此事确实棘手——若动用官府力量大张旗鼓地搜寻,容易引起朝廷注意。毕竟事关上古遗迹,说不定会惹来不必要的麻烦。"
"所以,"张若接过话头,"需要借助地方豪强的力量。在蜀地,有三大家族不可不察。"
他竖起三根手指:"其一,巴氏。这是蜀地最古老的豪族,世代经营盐铁之利,财力雄厚,人脉遍布。巴清女士更是商界传奇,连大王都要给她几分面子,不过巴家也是老师最大的盟友。"
"其二,罗氏。本地老牌豪族,虽然近年来有些没落,但瘦死的骆驼比马大,在乡野间影响力依然不小。特别是在一些偏远山区,很多古老传说都掌握在他们手中。"
说到第三个,张若的表情变得有些复杂:"其三,便是耿氏。这一家颇为特殊,乃是十年前从赵国迁来。"
"赵国?"李明衍心中一动。
"正是。"一位县令补充道,"据说是因为长平之战后,赵国经济崩溃,不少豪商大贾纷纷外迁。耿氏便是其中翘楚,他们不仅带来了大量资金,还有中原的先进技术和广泛人脉。"
另一位县令接着说:"短短十年,耿氏便在蜀地站稳脚跟。他们经营茶叶、丝绸,还涉足钱庄生意。如今势力之大,已经超过罗氏,直追巴氏。"
"更关键的是,"张若意味深长地说,"耿氏与中原各国都有生意往来,消息灵通。若论与关中民间与关东各国连接这点的能力,恐怕连我们蜀中官吏都要甘拜下风。"
李明衍听完这些介绍,心中已经有了计较。三大家族各有特点:巴氏是老牌巨头,罗氏掌握古老秘密,耿氏则是情新贵。要寻找星垂之地,确实需要他们的帮助。
"诸位大人的分析很是透彻。"李明衍拱手道,"此事还需从长计议。先以我私人名义,邀请三家支援,不通过官府行为,确为上策。。"
他看向张若:"只是要劳烦郡守帮我'吹吹风',让他们知道在下虽是白身,却也不是寻常人物。"
张若立即心领神会,爽朗大笑:"公子放心!我自有分寸。就说公子是老师的关门弟子。既不说破,又让他们心生敬畏,如何?"
"再加上一条,"长史笑着补充,"就说郡守府上下对公子礼遇有加,连老师都亲自为公子站台。这样一来,谁还敢怠慢?"
"妙!"一个武官拍手称赞,"这叫什么?对,叫捧杀!不对不对,是抬举!"
众人都笑了起来。这些在官场摸爬滚打多年的老狐狸,对这种"花花轿子众人抬"的把戏早就驾轻就熟。
"那就这么定了。"张若站起身,"公子什么时候要见他们,提前知会一声。下官会安排人在适当的场合'不经意'地透露一些消息。"
"保证让那三家对公子既好奇又敬畏,既想结交又不敢造次。"长史补充道。
李明衍连连道谢。这种官商勾结不,应该说是官商合作的手段,他在百越时就见识过。但蜀地这帮人的手法更加老练,分寸拿捏得恰到好处。
事情商定,众人纷纷告辞。临走时,每个人都再次向李明衍表达了效忠之意。
待众人离去,堂中只剩下李冰和李明衍。
老人看着自己的学生,眼中满是欣慰:"方才你的应对很好。既表现出了诚意,又保持了身份,还给所有人都留了面子。"
"都是老师教导有方。"李明衍恭敬地说。
"不,这是你自己的本事。"李冰摇头,"我能给你的只是一个平台,如何运用全看你自己。记住,这些人愿意效忠,一是看在我的面子,二是看中你的前途。"
他语重心长地说:"恩威并施,利益均沾,这是驭下之道。但最重要的,是要让他们看到希望,相信跟着你有前途。"
李明衍深深一拜:"学生谨记。"
"去吧,"李冰挥挥手,"三大家族的事要抓紧。星垂之地关系重大,早一日找到,便早一日掌握主动。"
这章没有结束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!
"是。"
李明衍告辞离开。走出李府时,阳光正好。
···
巴府门前的铜像已有些许风化的痕迹,但依然威严。
当年李明衍初次来访时,这里拒人千里,如今他带着吕由再次前来,只觉得依旧气派,却少了几分冷峻。
"李先生到!"门前持刀护卫高声通报。
很快,管事亲自迎了出来:"李先生,家主在内等你。"
穿过几进院落,巴清正坐在临水的亭中,身着素色长袍,正在品茶。
"李先生。"看到李明衍,她脸上露出真诚的笑容,"十三年不见,你倒是越发沉稳了。"
李明衍快步上前,恭敬行礼:"巴家主安好。"
"快坐。"巴清示意他在对面坐下,亲自为他斟茶,"尝尝这茶,是今年的新茶,用的是青城山的泉水。"
茶香清冽,入口回甘。李明衍品了一口,赞道:"好茶。这水的处理尤其讲究,应该是经过了三道过滤,去除了山泉中的微细杂质,却保留了其中的矿物精华。"
巴清眼中闪过赞许:"不亏是李先生,连品茶都能看出水的门道。"
她放下茶杯,打量着李明衍:"听说你前几日在沫水渡呼风唤雨,解了当地旱情?"
"侥幸而已。"李明衍谦逊道,"不过是运用了一些自然之理。说起来,还要感谢巴家的援手。若非铁山队长及时赶到,恐怕会有些麻烦。我这次前来,也是请家主帮忙"
"老朋友咱们不用兜圈子,有话尽可以直说。"巴清摆摆手,脸上的笑容却渐渐收敛。
"明衍,我不瞒你。这些年,巴家的日子不如从前了。你能来找我,我很开心,不过我能帮你什么,我不敢保证。"
李明衍来之前,已想到巴家主近些年维持家业,必然经历了十数年新的挑战,但看到巴清眼中的疲惫之色,听到巴家主竟然略有消沉的说话,还是有些意外。
或许是自己对与巴家主竞争的这两位对手,了解的还是不够,李明衍沉吟片刻:"家主,明衍此来,不只是求援,也是来支援,或许此时的明衍,能够与巴家互相帮助。"
巴清深深地看了他一眼,随后用平静的语气说:"怎么帮?"
"需要一个契机。"李明衍神秘一笑,"巴家主,我想请你以家主的名义,一个月后设宴,邀请罗家和耿家的主事人。只说是商家的小聚即可,不用提及我的身份和来意。"
巴清微微一笑,"明衍,我知道你醉翁之意不在酒。说吧,你真正想要什么?"
李明衍也不隐瞒:"星垂之地。"
巴清举起一杯茶,以茶代酒一饮而尽,随后笑着说:"果明衍,你果然快人快语,不枉我们十几年前就有的交情。最近郡守府频频打听此事,我猜测源头在你这里,不过不便询问,你能坦诚相待,我很高兴。"
"此事关系重大,所以明衍必须亲自与家主当面聊过,让家主费心猜测,还请家主见谅。"李明衍也举起茶杯一饮而尽,他知道,虽然他和巴清十几年前就有结缘,但是沫水镇,巴家也还了人情。
要想关系越来越近,唯有主动交心,单刀直入,有话直言,巴家主也是人杰,对巴家主坦诚以待,才能让对方觉得自己并不见外,关系也才能越处越近
"你没有过错,我又何谈见谅?我不问你要做什么,你需要我知道的,自然会告诉我。"巴清摆摆手,笑着说"我唯一所直言相求,就是不管你在谋划什么大事,都不要忘了巴家是你的朋友。"
"明衍必不忘。"李明衍郑重承诺。
两人又聊了些其他事情。巴清讲起了这些年蜀地的变化,特别是商业格局的演变。李明衍则分享了他在各国游历的见闻,尤其是各地水利工程的特点。
临别时,巴清送他到门口:"明衍,你变了很多。当年那个一心只想治水的年轻人,如今已经懂得运筹帷幄了。"
"人总要成长的。"李明衍感慨道,"但初心未改。"
"说得好。"巴清拍拍他的肩膀,"去吧,年轻人。蜀地这潭水,就等你来搅动了。"
李明衍告辞离开。回去的路上,他心中已经有了完整的计划。
喜欢川流不逝:我在古代修水利请大家收藏:()川流不逝:我在古代修水利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