夜像一块浸了浓墨的粗布,死死裹住荒原,连一丝星光都透不进来。窝棚的蒿草屋顶被风刮得“簌簌”响,每一声都像细针,扎在寂静里——风是从西北方向来的,裹着远处丘陵的土味,顺着窝棚的缝隙钻进来,掠过上官悦的脸颊,带着刺骨的凉。灶坑里的炭火早没了明火,只剩几粒暗红的炭核,在灰烬里埋着,偶尔迸出一点火星,又迅速熄灭,把陋室里的影子拉得忽长忽短,映在土墙上,像晃动的鬼影。
上官悦躺在干草铺就的硬榻上,身下的干草有些扎人,却比刚来时暖和了许多——义母怕她冷,特意给她多加了一层晒干的狗尾草,草叶里还留着白天太阳的余温。身上盖着的旧皮袄,领口磨得发亮,边缘的毛也掉得差不多了,却异常厚重,把她裹得严严实实,只有指尖露在外面,冻得发僵。可她却睁得极大,眼睛在黑暗里亮得像两颗星,毫无睡意。
黑暗中,她的感官变得异常敏锐。耳边是义父偶尔的轻鼾——义父的鼾声不响,却很有节奏,像老旧的风箱在缓慢抽气,每响一次,胸口就跟着起伏一下;是义母翻身时粗麻布衣裳蹭过干草的“沙沙”声,义母睡得浅,总爱翻身,大概是腰不好,怎么躺都不舒服;是门外荒原永不停歇的风,时而呜咽,时而呼啸,像是有无数人在远处哭泣;还有墙角泥土缝隙里,某种不知名小虫爬行的“窸窣”声,细得像头发丝划过纸面,却在寂静里格外清晰。
可所有这些声音,都盖不住她胸腔里“咚咚”的心跳——跳得太急,太响,震得她肋骨都发疼,连带着耳膜也嗡嗡作响。更清晰的,是掌心那抹冰冷坚硬的触感——她右手紧紧攥着那只鼻烟壶,壶身被她用一块干净的粗布裹了两层,可那冰凉的、沉甸甸的质感,还是透过布料渗了进来,像一块刚从冰窖里取出来的玉,却比玉更沉,压得她手腕发酸。指节因为用力而泛白,连小臂的肌肉都绷得发紧,她能清晰地摸到壶身上那些云纹的纹路,一道一道,像刻在心里的印记。
白日的画面不受控制地在脑海里翻涌:义母递壶时的手,干瘦却温暖,指关节因为常年劳作而变形,掌心的老茧蹭过她的手背,带着粗糙的痒;壶身上的云纹,在白天的光线下是墨色的,线条扭曲缠绕,像被风吹乱的棉絮,可此刻闭着眼回想,却觉得那些纹路似乎在动;还有自己接过壶时的慌乱,心脏像要跳出嗓子眼,连谢谢都说得颠三倒四……这些片段像走马灯一样转着,搅得她心乱如麻。
它到底是什么?真的只是义父说的“祖上传下来的旧物件”吗?如果是,为什么和自己摔碎的那只长得一模一样?为什么它的材质那么特殊,摸起来既不是瓷也不是玉?那两个几乎一模一样的壶之间,究竟藏着怎样的联系?是同一个工匠做的?还是来自同一个地方?
更让她睡不着的,是自己的来历——她来到这个世界,真的是意外吗?是因为那道金光?还是因为她摔碎了壶?如果当初她没摔碎那只壶,是不是就不会来到这里?或者,这一切都是某种“必然”?比如,那只壶本就该带她来这里,摔碎只是一个触发的契机?
无数个问题像藤蔓一样缠上来,勒得她喘不过气。她越想越乱,越想越清醒,最后干脆放弃了睡觉——一种强烈的冲动驱使着她:再看一看那只壶,再研究一下,就一次!说不定,她能发现之前没注意到的细节呢?
她极其缓慢地、小心翼翼地坐起身。身下的干草被压得“沙沙”响,她屏住呼吸,眼睛死死盯着身旁义母的背影——义母侧卧着,背对着她,胸口随着呼吸轻轻起伏,粗麻布的衣角蹭在干草上,发出细微的摩擦声。确认义母没醒,她又转头看义父:义父仰躺着,嘴角微微张着,花白的胡须垂在下巴上,每一次呼吸,胡须就跟着动一下,偶尔发出一声轻鼾,像远处的风掠过枯蒿。
她这才慢慢掀开盖在身上的皮袄,皮袄上还留着义母的体温,带着柴火和阳光的味道,可一离开身体,寒意就立刻裹了上来,让她打了个轻颤。她赤着脚,踩在冰冷潮湿的泥土地上——地面的泥土被白天的炭火烘过,却还是带着潮气,凉得像冰,从脚底一直凉到膝盖。她像个幽灵一样,踮着脚尖,一步一步挪到灶坑边,每走一步都要停顿一下,生怕弄出一点声音。
灶坑里的炭核还亮着,暗红的光在灰烬里闪着,像几颗埋在土里的红宝石。她拿起一根细小的枯枝——是白天烧火时掉在旁边的,一头已经被烤黑了——小心翼翼地拨开表层的灰烬,动作轻得像怕碰碎了什么。灰烬被拨开,更多暗红的炭核露了出来,温度也稍微高了些,烘得她的手暖暖的。
借着这微弱的红光,她把裹着布的鼻烟壶举到眼前,慢慢解开布——粗布是义母给她的,白色的,已经洗得发黄,边缘有些磨损。布解开后,壶身的冰凉瞬间更清晰了,她用指尖轻轻碰了碰壶身,触感细腻温润,像婴儿的皮肤,却带着玉石的凉。
这一次,她看得比白天更仔细。她的指尖沿着云纹的走向缓缓移动,从壶嘴一直摸到壶底——云纹的线条很流畅,没有断裂的地方,有的地方宽,有的地方窄,交叉的地方形成了一个个小小的圆圈,圆圈里面似乎还藏着更细的纹路,像缩小的迷宫。她用指甲轻轻刮了刮云纹,却发现云纹不是画在表面的,而是从壶身内部透出来的,指甲划过,没有留下任何痕迹,反而觉得指尖更凉了。
她又试着拧壶盖——拇指和食指捏住壶盖的顶端,轻轻用力往上拧,壶盖纹丝不动,像和壶身长在了一起;她又试着往下按,再往左拧,还是没反应;甚至用了点力气,指节都泛白了,壶盖依旧牢牢地嵌在壶身上,连一丝缝隙都没有。
她把壶身凑近炭火,想借更亮的光看看——红光映在壶身上,那些墨色的云纹似乎真的更清晰了些,甚至能看到云纹里藏着的细微光泽,像碎掉的星星。可除此之外,没有任何变化,壶还是那只壶,冰凉,沉默,没有任何异常。
挫败感渐渐升了上来,像潮水一样裹住她。她颓然地放下举着壶的手臂,胳膊酸得厉害,连带着肩膀也僵了。难道真的是自己想多了?这只壶只是一个材质特殊些的古董,和自己摔碎的那只只是巧合相似?可那种源自灵魂深处的熟悉感,又怎么解释?
她不甘心。脑海里闪过各种念头:要不要滴血试试?以前看小说里,很多宝贝都要滴血认主;或者用火烧?会不会高温能触发什么?又或者用水浸?把壶泡在水里,会不会有反应?可这些念头刚冒出来,就被她自己否定了——风险太大了!万一滴血后壶突然爆发力量,或者被火烧坏了,甚至引发更可怕的后果,比如像上次那样的金光,把窝棚烧了,或者伤到义父母怎么办?
她咬了咬嘴唇,心里又急又乱。手里的壶像一块烫手的山芋,扔也不是,留也不是。她低头看着壶,又抬头看了看灶坑里的炭核,红光在她眼里晃着,让她有些恍惚。
就在她心灰意冷,准备把壶重新裹好收回时,手臂因为长时间举着而发酸,下意识地垂了垂——壶身跟着倾斜,不是完全的竖直,也不是水平,而是刚好卡在一个微妙的角度:壶嘴朝下,壶底朝上,壶盖顶端那个比米粒还小的、之前从未注意到的凸起,像被什么指引着,正好对准了灶坑里最亮的那粒炭核。
那粒炭核刚迸过一点火星,红光正盛,光线顺着凸起的弧度,正好照进壶盖与壶身衔接的那条细缝里——快得像闪电,她甚至没看清具体是怎么回事,只觉得指尖突然一麻。
“嗡……”
一声极其轻微、几乎听不见,却直接作用于灵魂深处的嗡鸣声,陡然从壶中传了出来!
不是耳朵听到的声音,而是像某种频率,直接撞在她的心上,让她浑身一僵,血液瞬间冲上头顶,又骤然冷却,指尖甚至开始发麻,连呼吸都忘了。
紧接着,她骇然看到——壶身内部那些原本死寂的墨色云纹,像是突然被注入了生命,开始缓慢地、氤氲地流动起来!不是快速的转动,而是像水墨滴在水里,慢慢晕开,带着一种柔和的、朦胧的微光,是淡青色的,像清晨的雾,又像雨后的天空。
这光芒不刺眼,却带着一种神圣而诡异的美感,将壶身周围一小片黑暗悄然驱散——能看清灶坑边的小石头,能看清地上的干草,甚至能看清自己的指尖,在微光下泛着淡淡的青。
上官悦的心脏狂跳得几乎要炸开,她死死盯着那流动的云纹,大脑一片空白,连手里的壶差点掉下去都没察觉。她只能感觉到,那微光似乎在吸引她,像有一股无形的力量,把她的目光牢牢锁在壶身上。
更惊人的变化还在后面!
那流动的微光越来越盛,从淡青色变成了浅白色,逐渐脱离了壶身的束缚,在她面前的空气中汇聚、拉伸——像有一支无形的画笔,以光芒为墨,在黑暗里勾勒着线条。起初是模糊的,像隔着一层雾,可很快,线条越来越清晰,色彩也开始晕染……
她先是看到了一个低矮的茶几,浅木色的,边缘被撞掉了一块漆,露出里面的深色木头——那是她家的茶几!是她和弟弟一起挑的,弟弟当时非要选这个,说边缘的缺口像“小牙齿”,好玩。茶几上放着一个没吃完的外卖盒,是她最爱吃的黄焖鸡米饭,盒子边缘还沾着一点油渍,旁边扔着一双一次性筷子,其中一根的尖头断了——那是她穿越前一天中午吃的,当时急着去送一个加急快递,没吃完就跑了,还想着晚上回来热一热继续吃。
然后是沙发,米白色的布套,上面有一块深色的污渍——是弟弟上次喝可乐洒的,她还没来得及洗。沙发扶手上搭着一件蓝色的卫衣,袖子上绣着一个小太阳,是她去年生日时自己缝的,针脚歪歪扭扭,却一直舍不得穿。墙上贴着一张海报,是她喜欢的歌手,海报边角有点卷,是因为窗户没关严——她记得离开那天早上,风很大,她急着出门,忘了关窗,当时还想着“回来再关也不迟”,可现在看来,再也没机会亲手关了。
最清晰的,是沙发旁边的小桌上,那盏卡通蘑菇夜灯——暖黄色的光,刚好照在桌角,夜灯的蘑菇盖是粉色的,茎是白色的,是她上高中时攒钱买的,一直用到现在。透过夜灯的光,她甚至能看到小桌抽屉没关严,露出里面半盒纸巾——是她昨天早上抽完忘了关。
是客厅!是她在现代世界的家!是她只离开了几天,却感觉隔了一辈子的家!
景象越来越清晰,越来越稳定,最后形成了一扇约莫脸盆大小的“窗口”——边缘是流光溢彩的浅白色,像裹了一层星星的碎片,内部的场景却无比真切,连茶几上外卖盒里剩下的鸡肉块都能看清,连夜灯的光在沙发上投下的影子都清晰可见。
它就那么突兀地、奇迹般地悬浮在异世界荒原陋室的冰冷空气中,一边是土黄色的墙壁、冰冷的泥地、跳动的炭火,一边是温暖的客厅、熟悉的家具、柔和的夜灯,两个完全不同的世界,就这样被这扇“窗口”无缝连接在了一起!
她甚至能透过“窗口”,看到客厅窗外的景象——远处的高楼亮着灯,霓虹灯光晕在夜空里,像彩色的云;偶尔有汽车开过,车灯的光闪过,还能听到隐约传来的、遥远的汽车鸣笛声,虽然很轻,却无比熟悉,是她听了二十多年的声音。
巨大的、无法用言语形容的震撼,像海啸一样席卷了她的每一根神经!她猛地用手捂住了嘴,才没让尖叫冲口而出——手心的冰凉和嘴唇的温热碰在一起,让她瞬间清醒了几分,却更觉得眼前的一切不是梦。瞳孔因极致的震惊而放大到极限,眼泪“唰”地就流了下来,砸在冰冷的泥土地上,溅起一点细小的泥星,连带着肩膀都剧烈地颤抖起来。
不是梦!不是幻觉!这只壶……这只壶真的能连接两个世界!
巨大的狂喜像岩浆一样从心底涌上来,烫得她心口发疼。家!她看到家了!她不是永远被困在这个陌生的荒原上!她还有回去的希望!
“爸……小乐……”她颤抖着、哽咽着,声音压得极低,却充满了急切。她几乎是匍匐着往前挪,膝盖在地上磨得生疼,却完全感觉不到——地上的干草扎进裤子,泥土沾在膝盖上,冰凉刺骨,可这些都比不上心里的激动。她伸出手,颤抖着,指尖朝着“窗口”里的沙发伸去——那上面搭着她的卫衣,她想摸一摸,想确认那不是虚影。
可她的手指毫无阻碍地穿过了“窗口”的边缘,什么都没碰到。没有卫衣的柔软,没有沙发的布料触感,只有一片虚无的凉,像摸在空气里。她的手指悬在“窗口”中间,能看到自己的手穿过了沙发的影子,却什么都碰不到——那景象就像最逼真的全息投影,看得见,却摸不着。
她不甘心,又试着把手伸向茶几上的外卖盒,指尖穿过盒子的边缘,还是什么都没有。她甚至把半个手掌都伸了进去,能看到自己的手“嵌”在客厅的场景里,却没有任何触感,连一丝温度都没有——客厅里的暖黄色灯光明明就在眼前,却照不暖她冰冷的手。
“爸!小乐!能听到吗?是我!悦悦!”她对着“窗口”小声呼喊,声音因为激动而沙哑,眼泪模糊了视线,她只能眯着眼,盯着“窗口”里的每一个角落,希望能看到爸爸或者弟弟的身影。
客厅里依旧寂静无声。外卖盒还在茶几上,蘑菇夜灯还亮着,墙上的海报还在,没有任何人出现,也没有任何声音回应她的呼唤。她的声音似乎被某种无形的屏障挡住了,根本传不到那边——就像隔着一层厚厚的玻璃,她能看到里面,里面却看不到她,也听不到她。
希望的狂潮渐渐退去,理智像潮水后的沙滩,慢慢显露出来。上官悦瘫坐在地上,后背靠在冰冷的土墙上,胸口剧烈起伏,大口地喘着气。她看着那扇悬浮的“窗口”,心里又酸又涩——激动还在,可更多的是失落。
能看到,却无法触摸,无法交流,无法让家人知道她还活着。这扇神奇的“镜廊”,似乎只是一个单向的观察窗,只能让她看到那边,却无法建立真正的连接。
它为什么会突然出现?是因为刚才那个特殊的角度?还是因为壶盖顶端的凸起对准了炭火的光?这种触发是偶然的,还是可以复制的?如果是偶然,那下次还能触发吗?如果是可以复制的,那具体的条件是什么?角度要多刁钻?光线要多亮?
它能持续多久?现在已经亮了快一刻钟了,会不会突然消失?如果消失了,还能再打开吗?
除了观察,它还能做什么?能不能传递东西?比如把她口袋里的碎片递过去,让家人看到?或者把那边的东西拿过来?比如她的手机,她想看看有没有家人的消息。
无数个新的疑问涌上心头,像一团乱麻,搅得她头疼。她低头看向手里的鼻烟壶——壶身依旧散发着柔和的微光,云纹还在缓慢流动,正是这光芒维持着“窗口”的存在。她能感觉到,壶身的冰凉似乎比刚才弱了些,好像有什么东西在慢慢消耗。
就在这时,灶坑里的炭核“噼啪”一声轻响,掉了一小块灰烬,原本明亮的红光瞬间暗了下去,只剩下一点微弱的余温。
几乎是同时,悬浮的“窗口”边缘的流光开始明灭不定——原本稳定的浅白色光晕变得忽亮忽暗,像接触不良的灯泡,偶尔还会闪过一丝青色的光。窗口里的景象也跟着晃动起来,茶几上的外卖盒、墙上的海报,都像隔着一层水,扭曲变形,连蘑菇夜灯的光都变得忽明忽暗。
上官悦的心“咯噔”一下,瞬间提到了嗓子眼!
它要消失了?!不!不能消失!
她下意识地屏住呼吸,死死盯着那晃动的景象,手心里全是冷汗。她连忙把手里的鼻烟壶举起来,想重新对准刚才的角度,手指因为紧张而剧烈颤抖,壶身差点从手里滑掉。她调整了好几次角度,一会儿往左偏,一会儿往右偏,可窗口的晃动不但没停,反而更厉害了,边缘的流光甚至开始褪色,从浅白色变成了淡灰色。
她急得眼泪又流了下来,嘴唇咬得发白——这是她唯一能看到家的机会,是她唯一的希望,如果窗口消失了,她不知道还能不能再打开,不知道还能不能再看到家人。她甚至想把壶直接放进炭火里,看看能不能让光芒更亮些,可又怕烧坏了壶,连这点希望都没了。
窗口又晃动了几下,内部的景象扭曲得更厉害,连客厅的轮廓都快看不清了。可最后,它并没有立刻消失,只是比刚才黯淡了许多,边缘的流光也变得很淡,像快熄灭的蜡烛,稳定性也差了很多,时不时就会晃一下。
是因为炭火的光暗了,能量不足了?还是因为壶本身的力量在消耗,快维持不住了?
上官悦紧紧攥着壶,指节因为用力而发白。她看着那扇随时可能消失的“窗口”,心里又慌又急——她该怎么办?就这样看着它消失,然后等着下次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再触发?还是在它消失之前,尝试做点什么?比如用更亮的光照射壶盖?或者试试别的角度?
可灶坑里的炭火已经快灭了,没有更亮的光了。她也不知道别的角度能不能用,万一调整角度后,窗口直接消失了怎么办?
她瘫坐在地上,后背的土墙冰凉,却比不上心里的慌。手里的壶还在发光,窗口还在,可她却觉得,这希望像风中之烛,随时可能被吹灭。
黑暗里,风还在呼啸,灶坑里的炭核偶尔迸出一点火星,又迅速熄灭。上官悦盯着那扇连接着故乡的“窗口”,眼泪无声地流着,心里只有一个念头:不能让它消失,绝对不能!
---
下集《家书万金》内容提示:上官悦害怕“窗口”随时消失,情急之下,脑中灵光一闪。她迅速找来义父用来记事的简陋炭笔和一张粗糙的皮纸(或类似物品),仓促地写下“爸、弟,我还活着,在一个奇怪地方”等简单字句。她尝试将字条送入“窗口”,发现通过意念引导,字条竟真的成功穿透“镜廊”,飘落到了现代世界家中的地板上!与此同时,现代世界的家人可能正因为她的失踪而焦急万分(或许正在客厅讨论或寻找线索),突然发现地板上凭空出现的字条,震惊狂喜,难以置信。他们尝试对着空气呼喊、书写回复,却发现声音无法传递,但书写的字条似乎可以通过类似的意念方式传递回来?初步的、跨越世界的联系就此建立,但通道似乎极不稳定,传递物品消耗巨大,且存在诸多限制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