亲,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
正文 第十二章 考场之上
    “唉,走一步看一步吧。要实现自己的目标,就需要展露出才华。猥琐发育是行不通的。”梁泽心中不停权衡,最终下定了决心。

    注视着题目中以报国为主题的要求,梁泽脑海中首先浮现出了被后世尊称为“诗鬼”、唐代著名诗人李贺的名篇南园十三首·其五。

    “男儿何不带吴钩,收取关山五十州。请君暂上凌烟阁,若个书生万户侯。”

    这是一首梁泽非常喜欢的古诗。全诗由两个设问句组成,顿挫激越,而又直抒胸臆,体现出诗人昂扬的意志和为国家建功立业的紧迫心情,是一首脍炙人口的名作。

    但是梁泽细细思索后,又发觉李贺的这首诗并不合适。

    首先,这个世界并没有凌烟阁,而梁泽现在也不知道类似于凌烟阁这样纪念功勋卓著之臣的地方,这样的典故难以取用。

    此外,这个世界的书生并不是手无缚鸡之力的文弱之人,强大的儒者拥有者改天换地的力量,就算是低境界的儒生也要修行君子六艺,对上同品级的炼体武者,只要不被接近,凭借着儒道神通也能够保证自己游刃有余,不落于下风。这首诗在大章属实有些不恰当。

    更为重要的是,这首诗其实隐含了诗人怀才不遇的愤慨之情。李贺年轻时就已诗名远扬,本可以凭借自身的才学入仕有所作为,但是进身之路被“避父讳”这一传统礼教无情地堵塞,使他没有机会展示自己的才华。

    梁泽只得在心中暗暗叹息:“不能写这首诗,为稳妥起见,还是换一个目标吧。”

    不知不觉时间已经过了半个下午,和煦的阳光照耀在了梁泽的屋前,有一种暖融融的感觉。太阳仿佛拥有着无穷的生命力,发散出最灿烂的光。每一片树叶都被阳光精心洗涤一番,花纹美丽,而且透着金光,体现出了春日的活力。

    梁泽伸了伸懒腰,看看外边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,内心的急躁与迷茫也稍稍得到了缓解,大脑飞速开始转动。

    前世记忆中的一首首传世诗词在眼前浮现而过,梁泽挑选来挑选去,突然间灵光一动,终于找了到合适的目标。

    “幸好穿越到这个世界之后,我的思维能力得到了很大的提升,记忆力也增强了不少。以前模糊的印象现在都能回忆起来。”

    “就选这首戴叔伦的《塞上曲》吧:汉家旌帜满阴山,不遣胡儿匹马还。愿得此身长报国,何须生入玉门关。”

    “这首七言绝句充分体现了边塞诗的慷慨激昂,吟咏了壮士一去不复还的豪迈志向。并且前不久朝廷刚刚击败突勒骑兵收复失地,也很符合本诗的时代背景。”

    “而且,这首诗与《雁门太守行》等等广为传唱的名篇相比,艺术成就相对较低,容易写就,更为符合我初出茅庐的形象。”

    梁泽提起笔来,蘸过墨水,开始在纸上缓缓默写。

    与此同时,明远楼之上。

    有三人一边在此监察考场,一边在闲聊。

    这三人正是负责本次考试考场纪律和阅卷的三位考官,一位是国子监的博士,儒门修身境的夫子王叔夜,一位是神都府衙推正,五阶的官员张行成(为把官员的品级和修炼境界区分开,官员品级用阶来代替。,一位是神都南城学监,正心境夫子崔敦礼。

    崔敦礼随意说道:“不知本次考试出类拔萃者能有几人呀?”

    张行成则是笑着回应道:“神都自古以来便是钟灵敏秀之地呀。依我看来,肯定能发现几个不错的种子。但有没有七步之才,怕是不好说呀。”

    崔敦礼接着说到:“张大人分析的很有道理。不过本次大考还有一些家学渊博的世家子也参加了,希望能有几篇佳作问世吧。”

    虽说考试是一种相对公平的选拔人才的方式,但是大家族的子弟从小接触到的教育资源远不是寒门子弟可以比的,更不用提那些普通百姓了。只有少量的天才,才能在不利境地下脱颖而出,不过一般还是出自门阀世家的子弟稳居上风。

    张行成又是摇了摇头,无奈道:“这些世家子多是徒有其表的草包,像是卢铭等真正胸有锦绣的才子,早已经名声在外,根本不会来参加这次考试。”

    他接着又补充;“陛下组织考试的目的之一就是选拔培养寒门子弟,用来制衡不断做大的世家。那些世家子来参加大考虽然只是做给陛下看,但若是光芒皆被其所夺,怕是有损于陛下和朝廷的颜面呀。”

    是的,大章世家子弟其实根本不需要参加这样的考试。他们想要进到国子六学或者是大书院,有的是办法,比如直接请托,打声招呼特招就可以。

    想到此处,张行成和崔敦礼脸上露出了一丝无奈。明眼人其实都看的出来,越来越膨胀的世家大族,已经隐约成了大章发展的阻碍了。当今陛下也试着采取了一些措施,不过收效甚微,毕竟不能操之过急,实在是没什么好办法。

    而一直在一边品茶的王叔夜则是微笑着说:“二位莫要小瞧了这天下之人呀。我大章人杰地灵,寒门子弟中能出一两个天才算不得奇怪。我倒是觉得本次考试会比咱们想象中的精彩。”

    崔敦礼看向王叔夜:“看嵇仲兄信心满满,不知为何呀。难道是已经发现了隐藏的天才?”

    王叔夜回复道:“前些日子我在西市一家茶楼前见到一副上联‘为名忙,为利忙,忙里偷闲,喝杯茶去’,思索良久也未能作出满意下联,却有一少年,不用半柱香时间便对出了下联‘劳心苦,劳力苦,苦中寻乐,拿壶酒来’。我观其所穿衣物为普通百姓所穿的粗布麻衣,想必若是他也来参加本次考试,说不定能带给咱们一份惊喜。”

    张行成露出笑容,道:“看来这个少年确实有几分急智。但愿他在诗词歌赋和策论之上也有几分天赋。”

    就在三人闲谈之时,东边的一间考棚号舍中有一道文华之光映射而出,向上扩展了不到一丈高度。

    贡院为文气汇集之处,考生写出上好的诗词,牵动文气,会有对应的异象产生。有类似作用的还有宝纸,不过宝纸比较珍贵,一般不会直接用来写诗。

    根据文华之光映照的范围,一尺到三尺为“游光扬声”,三尺到一丈为“朝成暮遍”,一丈到三丈为“传诵不绝”,三丈到十丈为“出神入化”,超过十丈就是独有千古了。

    而在文华之光下的考棚号舍中,则是端坐着一位唇红齿白、眉清目秀的俊美考生。只是虽然写了一首不错的作品,考生的脸上却未见喜悦,只是微微皱着眉头,清澈雪亮的眼睛难掩失望之色,喃喃道:“哎,华光还是没能突破一丈长。只能寄希望于通过接下来的策论来证明自己了。”

    另一边,张行成看着光柱,抚须笑曰:“文华光照九尺有余,诗成‘朝成暮遍’。在考场之上即兴写就,也算是殊为难得。”

    崔敦礼赞同道:“即使是在以往考试中,这样的诗作也可被称为佳品了。”

    王叔夜则是有些惋惜道:“映照的华光接近一丈,离‘传诵不绝’亦不远矣,略感可惜呀。”

    就在王叔夜几人还在讨论时,又忽然感觉到不远处的一间考棚号舍有一道文华之光蔓延而上,瞬间已有两丈半高,之后虽是势头不断的减弱,但却一直向上攀升。同时,还有一股淡淡的青气夹杂在其中。
为您推荐