这“居亦易也”的评价着实让梁泽感到有些惭愧,实在是担不起啊,自己可不敢和乐天相比。
林厚这边说完,头号“梁吹”李应又上线了,他也是半开玩笑地说道:“曾闻天下文采统共一石,曹子建文采出众,独占八斗,今有阿泽即使稍逊于曹子建,然也去之弗远,可谓之才高七斗。”
张轮才也在一旁捧哏:“哈哈,李兄所言甚是。依贫道所见,估计日后众人提起梁泽,首先想到的便是梁七斗。”
在这一唱一和之下,气氛好不欢快,林画音也被逗得抿嘴笑。她斜眼看了看在那一脸无语的梁泽,嘴角的笑容不由得更加明媚了几分。
心中暗暗想到:这厮看上去模样还算是眉清目秀,看习惯了倒也不觉得有那么可恶了啊,而且他还挺有才华的,气度不凡。呸呸,林画音你在想什么呢?忘了这家伙以前是怎么对你无礼的吗,不能被他的表象所迷惑,要牢记教训,怎么能这么轻易地原谅他呢。
几人这番话多是拿来说笑的,此时还没人会当真,自然梁泽也不会放在心上。没有人能预料到以后梁泽真的成为了大章百姓口口相传的“梁七斗”,乃至于后来还进一步升级成为了“梁九斗”。
这醉仙楼不愧是神都有名的大酒楼,菜肴不仅是种类丰富,味道也相当不错,再加上有美酒、诗文相佐,气氛十分愉快。一番嬉闹之后,吃饱喝足,几人都是好几杯酒下肚,酒酣耳热。
今天也算是宾主尽欢,天下没有不散的筵席,天色渐渐暗了,也到了告辞的时候。
临别之时,林厚还拉住了梁泽,询问是否可以把梁泽今天的作品投稿给《文道汇编》。
《文道汇编》是国子监负责编制的类似于后世文学杂志的一种期刊。编撰的相关事宜,名义上由国子监司业直接负责,实际上是由在校文阁当值的主编负责运行,主要收录优秀诗词歌赋、经义文章,半月出一期,属于半月刊。因为儒道昌盛,并且是官方发售可以利用邸报的传输途径,所以《文道汇编》很受欢迎,覆盖的受众面很广。
如果自己的作品能登上《文道汇编》,对于一般的读书人而言都是一件成就文名的光荣之事,林厚的提议是出于好心。
对于扬名立万这件事情梁泽并不热衷,觉得顺其自然便好,但是想到林厚也是一番好意,自己拒绝他岂不是过于不近人情,于是对于他的询问给了肯定的答复。
不过梁泽和林厚都没有想到,梁泽的诗作会在下期的《文道汇编》掀起一股风暴。
视线接着转回到梁泽这边。从醉仙楼那边回来之后,梁泽之前想到的开书店计划,重新出现在了自己的心头。以前受限于自己的资源,这个计划没有办法展开,但是今天见到了林厚,一个新的想法便冒了出来。如果真能成,那么写书的事情便要提上日程。
虽然自己没有条件单独写书出版售卖,但是可以和有对应优势的人合作啊。很显然,林厚就是一个各方面都很理性的合作伙伴,和自己的交情还算可以,家世显著,能力不错,性格也合得来。
如果能和他合作,开一家书局,那凭借自己脑海中的那些存货和新的管理销售模式,自己有信心做到神都城乃至于大章图书出版业的“南波万”。
现在不知道林厚对这件事有没有兴趣。
先前吃饭时,也不好直接谈论这件事。为了增加自己计划的说服力,梁泽觉得自己可以先写出一些稿件,到时候给林厚看一看。如果他看完觉得满意,认为成功的机会很大,手上又有相对应的资源的话,那么同意自己计划的概率会提高很多。
既然有了想法,梁泽也不用再迟疑,说干就干。
先写本什么书好呢?
开局不能直接放王炸,所以四大名著、西厢记这样的作品先往后稍一稍;也要照顾到大章群众的阅读爱好,后世的一些武侠小说在这里未必会受到欢迎。
梁泽决定先去做个调研,毕竟磨刀不误砍柴工。只要先找准了读者的需求,自己到时候对症下药,难度会低很多。
于是他出门逛了逛附近的几家书店,看看它们都在卖什么类型的书籍。还和几名书店里前来买书的人分别交谈了一番,询问了他们的需求。
实地走访了一圈,梁泽发现这个世界的书籍要比自己想象的更加单调一些。之前觉得这个世界儒学如此昌盛,普通民众识字率都更高一些,那么对应的世俗文学也应该比自己印象中的古代社会更加发达一些。
可是看了一圈,发现书店里的书大部分还是四书五经的注释、大儒经典著作、优秀诗词合集以及一些收录各类考试优秀作品的工具书,至于小说这类用来休闲的读物,不能说没有,但也是很不显眼,只有孤零零的几排,散布在角落里。
至于书的内容,那更是没有什么吸引力,讲的内容大体都是关于某年某地发生了一件什么样的事情,没有完全脱离纪史的影响,故事平铺直叙,因此没有什么趣味性。至少是对于梁泽这样阅读过无数经典著作的人而言,上面的内容枯燥乏味,难以阅读下去。
看这样子,小说这一文学领域在大章还处于萌芽阶段。
梁泽稍稍思考,便想通了其中的关节。
大章的儒风兴盛,主要在于两个方面:一是儒家的修炼者实力强横,所以很多人投身于儒门踏入自己的修炼之途;二是儒家子弟是大章选拔官员的主要来源,如果自己不是修行这块料,那么参加科举考试或者被朝廷征召也能取得做官的资格。在朝廷做官和儒道的修行二者有时候也是相辅相成,借助朝廷的气运有助于突破修行的关隘,而想达到“三不朽”的境界,做官造福一方,也是重要的途径。
小说之所以没有广泛流行开,症结也在于此两点。很少有文人能凭借在小说上的积累进窥高境界,至于做官则更是与其没有太多关系了。所以大章的文人通常不会把自己的精力放在撰写小说之上,久而久之,就出现了现在这种情况。
至于普通的百姓有没有这方面的需求呢?梁泽认为他们是有的。为什么可以得出这个结论呢?因为神都那些茶馆为了吸引客人,一般都会聘请说书先生,讲一些奇闻轶事和异乡风情,很受客人的欢迎。特别是一些成名的说书先生,每次出场,那必定是座无虚席,讲到精彩之处,喝彩声如山崩海啸,掌声如雷,好不热闹。
只是孤芳自赏的高级知识分子没有注意到这种下里巴人的文学形式。
梁泽察觉到这种现象,心中反而更加意动。现在大章的小说行业属于一片处女地,就等着他来开发呢。
这可是难得的蓝海市场,属实是大有可为。自己若是能发掘出这片广阔的市场,那岂不是骑兵打胜仗——马到成功。
回到家中,梁泽琢磨了一会儿,先写什么好呢。
梁泽思考再三,为了和大章现在通行的内容接轨,同时也方便在短时间内完成作品,还是决定先写短篇小说试试水。
他在书桌上铺上垫纸,又研磨好墨锭,开始动笔。
“曾闻前朝东平淳于棼,吴楚游侠之士。嗜酒使气,不守细行。累巨产,养豪客。曾以武艺补淮南军裨将,因使酒忤帅,斥逐落魄,纵诞饮酒为事。家住广陵郡东十里,所居宅南有大古槐一株,枝干修密,清阴数亩。淳于生日与群豪,大饮其下。
显庆七年九月,因沉醉致疾。时二友人于座扶生归家,卧于堂东庑之下。……”
这篇《南柯太守传》篇幅不长,全文只有162字,所以梁泽很快就写完了。内容也不需要怎么改动,把文中的地名、时间换成这方世界对应的内容即可。
梁泽拿起自己写好的稿子,吸口气然后对着稿子吹了吹,让墨迹快一些干。看着自己的字迹已经小有所成,比刚穿越而来时已经进步了不少,满意地点了点头,自己这么多天来坚持练字终于也算是有了收获,加油,再接再励。
《南柯太守传》讲述的是东平人淳于棼在古槐树下醉倒,梦见自己变成槐安国的驸马,任南柯太守二十年,与金枝公主生了五男二女,荣耀一时。后来与檀萝国交战失败,金枝公主病死,最后失宠遭馋,被遣返故里,沿途破车惊醒,发现“槐安国”和“檀萝国”竟都是蚁穴,历历如现。
大家熟悉的成语南柯一梦就是起源于这里。
梁泽之所以会选择这个故事,也是有自己的考虑在其中的。此文构思巧妙,设想新奇;结构精美,描写生动;能融合寓言与志怪的表现手法,具有讽刺文学特色;情节丰富,脉络清晰,富于文采。可读性相对较好。
此外,它具有一定的教育意义,符合这个时代的思想主流,更容易得到推广。
等到墨迹晾干之后,梁泽找来一个木盒子,小心地把稿子存放在里面。他准备写出一个系列的短篇故事,到时候编成一本短篇故事集,名字也已经想好了,就叫做《元和广记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