刘恒脸色惨白,沮丧地坐在母亲身旁,喃喃自语:“我不是故意的。灵儿!别离开我!”
“都怨我!是我瞎了眼!要罚就罚我吧!”太后泪流满面,伤感地自责不已,“三位!如何才能得到上天的原谅?尽管直言!只要本宫能做到的,即便拿命来换也行!”
张武也不禁急切道:“尔等尽管说来!本将扑汤蹈火,在所不辞!”
见三人忏悔的表情,李淮不由轻笑:“此事恐怕只有代王能解决!”
刘恒瞬间抬头惊喜。解决!?有办法?!一脸期待地望着下首三人。
见他如此反应,吴光不由地抽了抽嘴角。一旁的吴绮不禁被逗乐了。果然不是冤家不聚头啊!
李淮也很想笑,不过他深知现在还不是时候,一脸深沉地说:“回悬崖边沉睡,是因为过分辛劳加上心情郁结,导致病情加重。如今,她情况危急。虽暂时稳住病情,但仅为拖延之策,并无把握治好她。”
“有何需要,本王定全力配合。”一听灵儿病危,某人大急。
吴绮突然兴奋地问:“赫梯的女战神可头戴王冠,额间可有配饰?”
太后与张武迅速看向刘恒。某人呆愣一瞬,答道:“有!王冠与配饰皆有!”
“那妇好呢?可有这两样?”吴绮更兴奋了。
刘恒回忆道:“没有!”
“唉~所以啊,她好委屈呢!可怜的女孩!人家好歹是你的皇后,竟受如此冷遇!自古帝王多无情啊!”绮儿咂咂嘴,调侃似地摇头叹气。
某人囧囧有神。他真不知道是这样。尴尬片刻,很上道地说:“本王这就命奉常卿安排!”
看着眼前的君王一副熊样,吴光满头黑线:“此冠非彼冠,此额饰亦非彼额饰!战争女神会戴皇冠和额饰,是因为赫梯君王为了能娶她为后,查出前王后犯罪叛国的证据,并将其和帮凶明正典刑。对了!那帮凶是一个阉人兼祭司。”
李淮也是失笑:“此事必须带上白马和张大人。”
刘恒错愕:“这是为何?”他不明白,这跟他俩有何关系。
吴绮兴致勃勃地接道:“回到悬崖,隐喻赫梯神祇的传承者——希腊!性命垂危的少女靠在悬崖边需皇子营救,隐喻骑着天马的王子,用蛇发女妖的头消灭海怪,并娶美人而得江山的故事。天堑代表你需要帮手:灵马可缩短时间并指引方向;此事凶险,需有生死相依、志同道合的勇士相助。
见到上首的熊孩子开心起来,吴光再次无情打击某人:“动物的位置暗示:你会遭遇强悍的阻挠者,他们将令你生死难料;另外,错过时限,你和她都会死。”
一听如此玄幻,刘恒冷汗直流,赶紧发问:“女妖的头是什么?还有时限是~?”
“女妖本为神殿的祭司,不幸沦为妖怪的故事,乃嫉恨其美貌者依照人的尸体变化所编。王后身怀六甲,无法推人落井。您必须尽快找到帮凶。此人定与奉常的官吏有关。”吴绮笑眯眯地说。
见某人眉头紧锁,李淮补充道:“战争女神即智慧女神,亦是英雄的守护神。取女妖首级,靠的是女神之盾。盾之名意为羊皮或守护。灵儿曾抱着小羊并献上护国妙策。您忘了吗?”
刘恒眼光大亮,但吴光似乎就是为了打击他而存在的。冷傲的男人适时提醒:“朱雀乃南方守护神。尧都平阳的气候与如今的南方相似,水稻乃南方的主产粮食、圣王的社稷根本。今年种稻之时正是灵儿入宫那天;斩妖王子所幻化的星辰——英仙星座在秋天显现,圣王祭天是秋分日,黑夜代表时限在秋分的日出前。若错过,不仅灵儿会死,而且王后生下怪胎之事必引来吕后对你的杀意。”
刘恒作揖大拜:“本王明白了!三位先生特意相告,寡人感激不尽!”太后与刘武亦上前行礼。
三人起身回礼。刘恒想起吴光二人的事,于是问道:“灵儿如今安在?”
李淮看出他的心事:“就在原本的住处。吾等乃朱雀七宿,其余四人皆护于她身侧。七宿出,同进退,护苍生,解国难——此乃玄女病危时,写下的指示。她恨你,但她爱大汉百姓,不愿生灵涂炭,唯愿岁月静好。”
刘恒三人大惊,再次上前行大礼:“原来如此!竟不识三位仙人!真是罪过!还请诸位放心!灵儿的良苦用心,本王定不负她。”
“刚才是本宫失礼!还请三位仙人见谅!”太后诚恳认错。
李淮含笑中带着洒脱:“不必介意!若非玄女留信相告,吾等亦实不知竟有此等奇事。”
吴绮:“太后娘娘!若想助代王一臂之力,不妨试试从王后的生世入手。”
“此话怎讲?”太后与代王对视一眼,有些疑惑。
吴光补充道:“灵儿相信太后教养的能力和看人的眼光。来中都时,代王尚未立王后。换言之,定是之前出了差错。白衣人的传说有很多,其中最有名的是她乃双生子之一。两人一善一恶,如影随形。”
太后三人大惊失色。他们从未想过这种情况。不过,若真是如此,一切都解释得通了。
“多谢指点!本宫感激不尽!”太后诚恳致谢。
李淮提醒刘恒:“不必言谢!灵儿留言:七宿现世乃天意也。只因玄女危、国有难。此非寻常事,定多有风浪。真正的危难极可能来自大汉的敌人。吾等尚不知自己该如何发挥应有的作用,故而还望代王小心行事!”
“多谢先生相告!刘恒定铭记于心,绝不敢懈怠半分!”代王拜谢三人。
三人上前还礼道:“如此!吾等便放心了!时辰不早了!吾等该回到玄女身侧。后会有期!望代王珍重!告辞!”
“本王亲自送诸位出宫!先生请!”感觉刘恒的君王风范终于又回来了,李淮三人总算松了口气,心中暗暗赞许。不愧是天选之子!
一个时辰后,太后宣薄昭入宫。没过一会儿,国舅大人眉头紧皱地匆匆离去。与此同时,张武协同王御史,奉命彻查奉常寺的一众官员,尤其重点放在太祝令和太卜令。